西北太平洋同心双眼壁台风多传感器卫星观测
台风及其伴随的强风、暴雨、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随着全球变暖可能出现增强趋势。强台风常常出现同心双眼壁结构。星载微波辐射计提供了观测同心双眼壁台风的有效技术手段。
本文利用在轨运行的微波辐射计AMSR-E和TMI数据,并结合CMA-STI和JTWC热带气旋数据集,对2002年到2007年西北太平洋所有热带气旋进行观测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平均每年约有6个同心双眼壁台风发生,且此类台风平均生命史为10.6天,西北太平洋台风平均生命史为7~8天;热带气旋强度越强,形成同心双眼壁结构的比例越高,在Super TY、STY、TY强度等级下发生同心双眼壁台风的比例分别为71.4%、44.4%和3.7%;同心双眼壁结构的形成地点随季节呈纬向变化,春、秋季密集于10°N与20°N之间,夏季则多集中在20°N与30°N之间,此类台风多发生于夏季。
本文研究了同心双眼壁结构与台风强度和路径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部分同心双眼壁台风在双眼壁结构形成前强度处于增强状态,其增强率呈缓和趋势,而在形成后强度处于减弱状态,其减弱率与一般台风相近;同心双眼壁台风路径多为转向路径,尤其以中转向路径居多,并且双眼壁结构的形成点往往出现在转向点之前。以2005年13号台风泰利Tailim为例,展示了同心双眼壁结构的发展演变过程。
同心双眼壁台风;西北太平洋;多传感器卫星观测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物理海洋学(海洋技术)
贺明霞
2009
中文
P732.3
56
2009-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