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502771

《收藏家》与《法国中尉的女人》的互文分析

贺一女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对于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的开山之作《收藏家》,某些评论家认为它只是一部恐怖小说,但仔细剖析之后发现事实远非如此。在它犯罪小说的外衣下,约翰·福尔斯深入探讨了艺术的本质、人性、慈悲、谅解、不同阶级的疏离、本性在城市中的扭曲、两性之间的鸿沟、女性的解放、不同形式的暴力、爱情伪装下的残忍、亲情的冷淡等主题,故把它比喻成生活的万花筒最贴切不过,通过该部作品美与丑、善与恶都被放大了。 其巅峰之作《法国中尉的女人》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的经典之作。它对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社会进行惟妙惟肖的模仿的同时又包含着颠覆的因子。对作品虚拟性的直接揭示与作品真实性的矛盾冲突形成了独特的美感。约翰·福尔斯放弃了对剧中人物、情节发展、读者的绝对控制,从而赋予了他们自由。 本文旨在基于互文性理论研究《收藏家》和《法国中尉的女人》两部作品之间的共性,以及在共性之下掩藏的个体差异性,从而揭示出作家本人对于创作的延续性和创新性。每一部作品都不可能脱离当时的时代背景而存在,除此之外一部文学作品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其他文学作品的影响。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两部作品无论从内容、形式、内涵等方面都与其他作品参照呼应,且两部作品本身也互为文本。通过相互呼应,增加了作品的可看性,作品无论是从深度还是广度而言,都有所拓展,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本文之所以选取约翰·福尔斯的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是因为《收藏家》作为作家的第一部出版作品,创作思想及特点已经初见端倪;而《法国中尉的女人》作为其最有代表性和最普及的作品,则完全可以展示出作者成熟的创作特点。通过两部作品的比较,可以得出结论,即作者的创作不是天马行空,毫无规律可循,其创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具有延续性。但文学作品的特点又要求每部作品都具有鲜活性,因此每部作品中的人物、场景、情节便都大相径庭,各具特色。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包括对约翰·福尔斯的生平及作品的简述和文献综述,互文性理论、特点及互文性在约翰·福尔斯诸多小说中的体现等。其中对《收藏家》和《法国中尉的女人》与其他作品的互文性做了比较全面的剖析。 第二部分分析两部作品中共同出现的环形结构。 第三部分分析上述两部作品之间的互文性,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许多评论家都着重在作品与其他作者的著作之间的互文性分析,而忽略了同一个作者的作品之间的互文性。该部分主要包括两点:第一点是男主人公的共性和特性。其中包括对克莱格和查尔斯的爱好、家庭背景、社会环境、性格、宗教态度、性态度、择偶标准、爱情阻力、对照人物、导师型人物等14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出两个人物身上所共有的特质,进而得出结论:查尔斯是对克莱格的继承和发展,即所谓的进化品种。而基于改良,查尔斯颠覆了克莱格的命运,其命运因此而不同。第二点分析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共性和特性。从米兰达到萨拉,作者对女性形象的描写更加下笔如有神,更加注重细节的描写,比如头发、衣物、相貌等描写无不展示女性的特质。两位女主人公个性鲜明,在追求自由、向往爱情的共同特征中,各自又具有不同的魅力:米兰达的艺术性以及萨拉的神秘性。两人不同的命运结局也揭示出与之相对应的男性世界的强大。 第四部分通过互换两部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揭示出个人命运的不可替换性。虽然人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共性,但自身的个性已经决定了结局的不可逆性。而且故事总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发展,约翰·福尔斯一直强调作者已经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而只是作品中人物思想的代言人,而读者也被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即参与创作。他们不再被动接受故事结局,而是通过阅读积极影响作者创作。通过角色互换,参与到故事创作,从而得出结论:同约翰·福尔斯一样,读者不能乱点鸳鸯谱,作品中人物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自身的命运。 第五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概括和总结。

《收藏家》;《法国中尉的女人》;英国文学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张德玉

2009

中文

I561.074

68

2009-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