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502730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规划与运行机制研究

管洪星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两大潮流日益深化,合作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各国之间的依存度逐步加强,迫使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向前推进。始建于90年代初期的保税区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实践证明,自由贸易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为扩大国际贸易、吸引外国资本、解决区域性经济问题并促进整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目标而普遍采用的方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保税港区是中国化了的自由贸易区,是我国继设立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之后,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运行规则基本与国际接轨的一种新的自由贸易区模式,具有口岸、物流、加工等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其内涵为“政策叠加、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功能集成”,体现了保税区与港区在区域、资产、信息、业务等方而的联动发展,实现了保税区政策优势与港口功能优势协调发展。 保税港区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相关规划建设及运行机制的经验相对不足。因此,研究有关保税港区布局规划及运行机制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的设立为背景,在对保税区、保税港区,自由贸易区等概念进行定义和界定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我国保税港区与国外典型自由贸易港区在行政管理、海关监管、政策优惠等方面的差异性。其次,在分析青岛建设保税港区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青岛保税港区的规划建设情况。然后,本文详细分析了对保税港区运行机制构成重大影响的6类关键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保税港区运行机制环境影响因素二级评价体系。最后,本文选取了包括青岛保税港区在内的5个国内外典型自由贸易港区,以二级评价体体系为基础,利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确定了影响青岛保税港区运行机制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了有关科学建设青岛前湾保税港区运行机制的措施建议。

保税港区;自由贸易港区;模糊综合评价;运行机制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物流工程

李电生

2009

中文

F752.852.3

83

2009-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