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北部泥质沉积体的沉积特征
本文对取自南黄海中部海区的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进行了解译,对取自南黄海中部的YE-2、ZY-2和ZY-1岩芯进行了磁化率、岩性、粒度、AMS14C测年和UK37-SST分析。根据分析测试结果,探讨了南黄海晚第四纪沉积地层层序及其空间分布,环境敏感粒度组分所记录的东亚冬季风演化,南黄海中部海区表层海水温度变化及其古环境意义。本文还利用ZY-2孔沉积物对比了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对粒度测试结果的影响。
南黄海测线覆盖区内晚第四纪地层可划分为全新世高海平面泥质沉积、末次冰消期海侵沉积、末次冰期充填沉积和晚更新世沉积四个地层单元。全新世高海平面泥质沉积底界面平缓连续,无遭受侵蚀的痕迹,YE-2、ZY-2和ZY-1孔的岩性以砂含量<1%的粘土质粉砂为主。末次冰消期海侵沉积底界面较平缓,有遭受侵蚀的痕迹,YE-2孔的岩性以砂质粉砂为主。末次冰期充填沉积底界面起伏较大,遭受强烈侵蚀,与下伏晚更新世层为不整合接触,YE-2孔的岩性以粉砂为主,砂含量波动剧烈。YE-2孔晚更新世沉积的岩性以粘土质粉砂为主。
根据浅剖资料和钻孔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所谓的北黄海泥质区(北黄海中部泥质区)、南黄海中部泥质区、海阳东泥质区、山东半岛泥质楔(黄河水下三角洲、山东半岛水下斜坡)在空间上是连在一起的沉积体,统称为“黄海北部泥质沉积体”。它从庙岛群岛起沿山东半岛北部向东绕过山东半岛东端向南延伸,并可延伸到80m等深线处。苏北老黄河口泥和朝鲜半岛西岸的南黄海东部泥不属于黄海北部泥质沉积体。据此计算出黄海北部泥质沉积体的体积约为700 km3,若沉积物干容重按1.2g/cm3计算,该沉积体质量约840×109t。
黄海北部泥质沉积体表层沉积物为粉砂质粘土的部位较薄,表层沉积物为粘土质粉砂的部位较厚,最厚的部位表层沉积物为砂-粉砂-粘土,表现为粒度粗的部位厚,粒度细的部位薄。该沉积体不同部位的沉积物厚度和类型不同,是由它所处水动力环境和沉积物供应量决定的。
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对南黄海中部ZY-2孔粘土质粉砂沉积物的粒度测试结果有影响。用酸和双氧水前处理与只用双氧水前处理的结果相差较大。用酸和双氧水处理的样品的平均粒径要细于只用双氧水处理的平均粒径。用盐酸加双氧水和乙酸加双氧水前处理的结果基本一致,只是用盐酸处理的样品<1μm组分的含量要略小于用乙酸处理的含量,这是因为盐酸溶解了富集于细粒组分中粘土矿物的缘故,据此明确了粒度前处理方法。
ZY-2孔沉积物9.3~120.7μm的环境敏感粒度组分记录的6 ka以来的东亚冬季风变化分为五个阶段:6000~4200 aBP东亚冬季风强;4200~3500 aBP东亚冬季风弱;3500~1800 aBP东亚冬季风稳定;1800~800 aBP东亚冬季风弱;800~200aBP东亚冬季风逐渐增强。在各个阶段中又有数个东亚冬季风实然增强的事件。
YE-2岩芯UK37-SST记录表明,在8.4~6.9 kaBP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平均14.2℃。在6.9~6.5 kaBP时间段内,表层海水温度的持续增加指示了黄海暖流的入侵,黄海暖流形成后,南黄海中部表层海水温度平均高了2℃左右。YE-2孔(除三个夹层)和ZY-2孔6.0 kaBP以来的UK37-SST记录基本一致,表层海水温度稳定在15~16℃左右。这是本区首次获得较完整的古水温的记录。
黄海北部;泥质沉积体;沉积特征;浅地层剖面;表层海水温度;环境敏感粒度;东亚冬季风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海洋地质
杨作升
2009
中文
P736.213;P425.42
62
2009-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