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退化湿地微生物群落特性及影响因素初探
本研究采用DAPI染色法、FDA染色法和平板计数法对黄河三角洲退化湿地微生物群落特性及其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在分析土壤盐度和柽柳(Tamarixchinensis)、碱蓬(Suaeda glauc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白茅(Imperatacylindrical)、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es)等5种当地盐生植物根际效应对微生物群落特性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微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规律和垂直分布特征,对可培养耐盐微生物进行了初步分离和鉴定,为进一步建立修复退化湿地盐碱化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耦合系统、开发利用滨海湿地微生物资源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1、在不同季节,土壤盐度均与土壤微生物数量、活性及多样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说明盐度是影响黄河三角洲退化湿地土壤微生物的重要因素。在可培养微生物中,细菌占有绝对优势,占可培养微生物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最少,A2、A3采样点在普通培养基上往往无真菌检出。在对可培养的耐盐微生物进行分离和培养时发现,在耐盐微生物中占绝对优势的仍是细菌,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说明细菌和放线菌比真菌更能适应退化湿地的盐碱土壤环境。同时,耐盐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多于在普通培养基分离所得,说明黄河三角洲退化湿地的大部分可培养放线菌和真菌可能具有_定的耐盐性。本研究还得到三株耐盐细菌,经BIOLOG鉴定,确定其名称分别为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ndocina)、荚壳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glumae)、约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
2、黄河三角洲退化湿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的季节变化规律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季节变化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大于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规律因地而异,A1、A2、A4三个采样点随季节变化明显,A3和A5点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小。
3、黄河三角洲退化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微生物群落的数量、活性和可培养微生物多样随土壤深度增加有减小趋势。0~10 cm(表层)和10~20 cm土层微生物群落的数量、活性和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别较小,但明显高于20~3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微生物群落特征垂直分布的趋势说明好氧微生物在该地区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中占优势地位。
4、5种当地盐生植物(碱蓬、柽柳、芦苇、白茅和茵陈蒿)根际微生物群落的数量、活性及多样性明显高于非根际微生物群落。根际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活性随季节改变有很大变化,一般为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春、夏、秋三季的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随季节变化波动不大,冬季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显著低于前三季。5种盐生植物中碱蓬的根际效应最强。
黄河三角洲;退化湿地;微生物群落;DAPI染色法;平板计数法;盐生植物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环境科学
王震宇
2009
中文
Q938.15;X361
56
2009-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