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集群的青岛物流协会发展决策研究
从全球范围来看,产业发展的集群化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各国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大多是集群发展的模式。而在全球社团革命的背景下,我国行业协会的兴起逐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产业集群是一种组织化企业创新网络,基于行业协会的协调、服务、培训等功能,将集群与行业协会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对集群的健康发展以及区域性优势集群的建立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文从行业协会的理论研究入手,总结了行业协会的概念、特征及文献综述,同时从博弈论、俱乐部理论、制度经济学等角度对其进行理论上的深层次探讨。然后从集群的组织化网络内涵及内在机制谈起,分析了行业协会对于产业集群治理的优势,为下文做良好的铺垫。其后两章,本文重点探讨了西方发达国家行业协会发展模式,即市场模式为代表的美国和合作模式代表的德日两国,本文对两种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综合得出了发达国家行业协会发展的经验,对比中国,行业协会发展却存在若干根本性问题,尤其是中国行业协会的“二政府”性质,浓重的官方色彩是行业协会不能充分的发挥其功能,温州商会是为数不多的中国较为成功的商会案例,本文作了重点探讨,并对中国行业协会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角色进行了合适的定位。
结合国外经验以及中国协会发展对策,青岛市物流协会及物流产业集群的建设是本文研究的最终目的所在。青岛物流协会2005年成立,于2006年才开始开展活动。经过2年的发展,协会的服务平台和工作网络初步建立,通过举办一些活动,其推动作用已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其功能主要体现在服务、培训等基本功能方面。本文对物流协会的研究既是建立在物流协会今年举办的对物流企业的文件调研的基础上。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市场容量的扩大,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大“热点”,呈现大好发展态势。近几年来,青岛物流业发展迅速,且发展优势不断显现。本文通过总结500多份回收的物流企业的问卷资料,认为青岛市物流企业虽数量较多,但大部分规模小、分散经营,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缺乏相关管理机制,只是聚集在某一地区,但并没有形成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网络机制,产业链联系不强,共享机制不健全,没有明显的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因此,我们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企业集群”,其发展距离集群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物流协会作为一个中间组织,在推动青岛物流产业集群的信息化建设、行业信誉的树立、立法、管理及规范化的竞争环境的完善、促进企业间兼并联盟等过程中所应发挥的功能巨大,但现在仍处于摸索时期,机制仍不健全,仍有一段艰辛的路要走。物流协会现为官办协会,在发展初期,还需要政府的扶持,随着其发展壮大,物流协会应发展为民办性质的协会,真正成为各物流企业信任的组织,为真正意义上的青岛市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产业集群;青岛物流协会;制度经济学;行业协会;俱乐部理论;物流企业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区域经济学
刘曙光
2009
中文
F259.2
51
2009-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