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浓度铬污染土壤与餐厨垃圾混合堆肥研究
本文通过低浓度铬污染土壤与餐厨垃圾混合堆肥,研究堆肥过程中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主要工作如下:
(1)研究餐厨垃圾与铬污染土壤堆肥的配比对及堆肥过程中pH、有机质、碳氮比等参数的变化的影响以及堆肥过程中铬形态、浸出毒性的变化,从而确定餐厨垃圾与铬污染土壤堆肥的最佳配比。
(2)根据第一阶段确定的最佳配比,进行餐厨垃圾与铬污染土壤的强制通风堆肥试验,研究实际堆肥过程中温度、含水率、pH、碳氮比等参数的变化以及铬与腐殖质的作用机理。
(3)通过种子发芽、浸出毒性、植物有效性和样品在不同pH下的解吸试验,研究堆肥产品的环境效应。
通过对上述试验数据的归纳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堆肥过程中,pH、有机质含量、氮素含量、碳氮比的变化可以说明堆肥都基本达到了腐熟,但是,铬污染土壤添加比例的不同,达到腐熟所用时间也不一样。餐厨垃圾与铬污染土壤比例为1:1、1:2时,堆肥在20天左右达到腐熟;比例为1:3达到腐熟的时间在30天左右;比例为1:4时达到腐熟的时间超过40天。
(2)添加未污染土壤的一组作为比对,pH、有机质含量、氮素含量、碳氮比的变化趋势一致,污染土壤的铬浓度为1000mg/kg时,铬对微生物活性影响不大,与餐厨垃圾混合堆肥是可行的。
(3)种子发芽试验结果表明餐厨垃圾与铬污染土壤比例为1:3时,餐厨垃圾和铬对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较小;浸出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餐厨垃圾与铬污染土壤比例为1:3时,浸出铬浓度最小,为1.05mg/L;降低幅度最大,为94.04%。
(4)堆肥过程中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的铬含量逐渐减少,有机结合态的含量逐渐增加,堆肥化过程能够降低铬在物料中的毒性和迁移性。餐厨垃圾与铬污染土壤比例为1:3时,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减少的幅度分别为84.45%和72.69%;有机结合态增加的幅度为78.94%;在土壤中迁移性较大的为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铬,其占总铬含量的百分数在堆肥开始为29.17%,堆肥结束时为5.65%,降幅为80.63%。
(5)胡敏酸(HA)、富里酸(FA)含量整体都呈下降趋势,HA下降幅度较小,FA下降幅度较大;试验初始的HR(腐殖化率)和HI(腐殖化指数)分别为0.25和0.58,堆肥结束时的HR和HI分别为0.29和0.65,堆肥产品腐殖化程度升高。
(6) HA、FA结合态铬占有机结合态铬从初始的15.1%升高到72.1%,在堆肥过程中胡敏酸、富里酸对铬的固定起重要作用;富里酸结合态铬的含量高于胡敏酸结合态铬含量,二者比较富里酸在铬的固化中其主要作用。
(7)初始有效铬在样品中的含量为162.4mg/kg,堆肥过程中有效铬的含量下降明显,堆肥结束时含量为54.75 mg/kg,下降幅度为66.28%。
(8)样品在pH为1.95、4.08、5.03、6.89、7.12.8.94下,解析量都不太大,对环境影响较小。
餐厨垃圾;铬污染土壤;堆肥;胡敏酸;富里酸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环境工程
金春姬
2009
中文
X705
52
2009-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