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中的投融资模式探讨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新问题和新情况。在此背景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批准设立,从2005年6月国务院批准上海浦东新区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以后,先后设立了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第一阶段的布点工作已初步完成。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始终是“摸着石头过河”,在一定区域试验后再推广。资金是经济发展的血液,投融资问题已经成为“瓶颈”。在我国城市建设中的投融资模式逐步由原来的国家单一模式向多元化模式转变,已初步形成了国家预算内投资、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等多种来源的投融资结构。通过这种多元化的投融资模式,我国城市建设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尤其是在深圳经济特区中外国直接投资的成功的应用以后,将其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借鉴,政府部门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创新型的投融资模式在我国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中将予以应用,大胆试点,积极探索,找出适合我国城市发展的投融资模式,为其推广应用到其它城市提供实践指导。因此,创新型的投融资模式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本论文阐述了研究的背景,据此提出了要解决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中的投融资模式的研究意义。在对国内外关于城市经营、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和金融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综述的基础上,诠释了投资、融资、投融资制度的内涵,并回顾了我国投融资模式的发展历程。尤其以深圳经济特区为例,分析了在经济特区发展中投融资的特点,总结了实践中的经验,借鉴国外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得出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中投融资问题的启示。然后,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改革内容和重点、分布情况、改革特征进行概括,分析了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投融资体系建设的相互推动作用,探讨了不同试验区的投融资模式的选择。而后,分析了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投融资的现状与存在的制度障碍,以及投融资模式优化的现实条件,提出了优化的推进构想。最后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展中的投融资问题做出了政策安排探讨。
投融资模式;产业投资;投资基金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区域经济学
戴桂林
2009
中文
F127;F061.5
57
2009-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