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户小额信贷运作模式研究
长期以来,由于农户的分散性、信贷需求的小额性及缺乏抵押和担保致使农户贷款难和信用社难贷款。参考别国的经验,比较有借鉴意义的典型方法就是对农户提供小额信贷。小额信贷于70年代发源于孟加拉国,旨在面向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是农村扶贫的一种有效金融工具。90年代初,小额信贷被引入到我国,在扶贫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2000年起,我国农信社也开始涉足小额信贷项目,并主要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模式开展业务。
经过九年的实践,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无论从数量、影响程度还是机构的合法性来看,已成为我国小额信贷的主流,代表和反映了我国小额信贷模式的总体特征。但是随着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发展,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小额信贷业务的正常健康发展。为更好地发挥我国农信社农户小额信贷的“助农”作用,有必要对农信社小额信贷模式进行研究。农信社农户小额信贷模式存在什么问题,如何很好的进行解决,正是本文着重要研究的内容。
本文从小额信贷的相关理论入手,分析我国农信社小额信贷模式运作的现状,从而找出其运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经典小额信贷模式运作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农信社农户小额信贷模式进行设计。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节对农户小额信贷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梳理小额信贷的相关理论。
第二章节分析我国农户小额信贷模式的现状,主要分析主流模式——农信社农户小额信贷模式的运行情况;并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农信社满足农户信贷需求程度不高,小额信贷市场普遍存在着低覆盖率。
第三章节主要分析农信社农户小额信贷模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农信社和农户角度分析,问题主要涉及信用风险控制、管理机制配套以及小额信贷产品设计。其中,重点分析了农信社小额信贷风险控制核心机制——农户信用评定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节对国外小额信贷典型模式:孟加拉的乡村银行和印尼人民银行乡村部,这两种最具代表性的模式进行介绍,总结出国外成功模式的经验及对我国农户小额信贷模式的启示:小额信贷机构要获得成功,必须有健全的信用风险防范机制,同时必须不断创新小额信贷产品,满足农户需求。
第五章节根据第三、四章节所分析的问题和国外经典模式的启示,对农信社小额信贷运行模式进行设计和完善。首先,引入信用评分法,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优化农户信用评定机制,同时,建立动态激励机制,实施信息公示制度,加大“社会资本”的担保抵押替代作用。其次,优化小额信贷产品,满足农户信贷需求,提高农户偿还率。最后,积极推行农村信贷员制度,加强对小额信贷业务的有效管理。
第六章节主要是总结全文,并从宏观上,为进一步促进农信社农户小额信贷模式的有效运作提出建议。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户小额信贷运作模式的研究,分析了农信社小额信贷模式存在的问题,为此,笔者尝试对其运作模式进行优化设计,本文创新之处在于:1.引入信用评分模型评定农户信用状况,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针对我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开展的实际情况,构建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确定农户信用评估指标的权重,从而实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信用风险控制中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2.实施信息公示制度。依赖于公众对贷款使用、回收的监督,加大利用农户“社会资本”担保抵押替代作用,因为声誉、人缘是农户重要财富,具有很高的价值。对违约实施社会资产惩罚比经济、法律惩罚效果更好。
农户小额信贷;农村信用社;信贷模式;风险控制;信用评定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金融学
赵昕
2009
中文
F832.479
70
2009-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