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北亚地区远洋渔业国际合作研究
远洋渔业是一种开发利用他国专属经济区或公海渔业资源的活动。中国的远洋渔业1985年起步,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在发展模式、产业结构以及产业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加之远洋渔业是属于全球范围的国际竞争和合作的开发性事业,国际政治经济关系错综复杂,利益纷争不断,资源分布差异巨大,因此,我国要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必须加强同其他国家及世界渔业组织的国际合作。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明确规定了国家之间及区域渔业组织之间开展国际合作的相关事宜。开展国际合作对本国来说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和经济社会价值。它的战略意义体现在远洋渔业国际合作直接关系我国对全球公海渔业资源的占有,这将直接提升我国渔业国际地位,也是中国参与构建国际新秩序的起点。它的经济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有利于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缓解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提升国民膳食消费结构。开展远洋渔业国际合作,可以以国家或民间团体为主体,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开展合作。具体方式可选择国际直接投资、国际技术合作、劳务合作等方式,其中,渔业资源开发养护、技术与知识产权、关联产业等方面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从地理上看,东北亚地区的主要远洋渔业公海是北太平洋海区,该区主要属海有东海、黄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我国与东北亚地区的俄罗斯、韩国、日本等渔业国远洋渔业发展情况差异很大,但在远洋渔业作业结构、渔获资源的消费和生产要素方面具有互补性,开展国际合作是互利互惠的。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俄罗斯、韩国和日本均非常重视渔业外交,为了发展远洋渔业积极参与国际渔业方面的合作,严格遵守国际渔业法规和相关渔业协定,努力争取渔源国的捕鱼权和配额,扩大海外渔业基地。并且,日本、俄罗斯、韩国等都参与了大部分的国际渔业组织,不仅能够享受捕捞方面的技术交流和科学研究带来的好处,同时对于公海渔业资源的开发与养护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以保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各国远洋渔业企业之间不仅采取资源开发、技术合作、资本合作、知识产权等合作方式,同时注重远洋渔业产业链上的纵向合作,走远洋渔业产业化合作升级路径。中国目前参与的政府间的合作主要有对话合作、获得配额和许可证、吸引外资、发展远洋渔业产业化合作、直接谈判和协商以及签订渔业合作协议等。参加区域合作组织,推动区域合作机制的建设,促进公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帮助中国提升远洋渔业地位。远洋渔业企业主要通过与渔源国创办合资企业、开展资金技术合作和劳务合作的形式。
中国的远洋渔业国际合作需要不断地推进和持续发展,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对远洋渔业通过国际合作促进其自身优化发展提出了独创性的策略见解。与东北亚地区远洋渔业国的国际合作要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抓住契机。其中,中俄发展应以政策调整为契机,中日发展应以金枪鱼渔业为主导,中韩以远洋渔业振兴为机遇,在不同的视角下充分利用开展合作的有利条件。渔业组织层面的合作策略包括积极参加重要会议和考察活动,加强专属经济区的法制建设和执法力度及其与国际渔业组织共同建立合作管理机制。具体到企业层面,主要应以国际合作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行中外合资的联合经营,走远洋渔业产业化合作升级道路。
东北亚地区;远洋渔业;国际合作;产业结构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国际贸易学
邵桂兰
2009
中文
F742
56
2009-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