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502130

中国工业空间集聚的演变分析——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研究

杨明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产业集聚是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配置的结果,产业在某一地区的高度集中或集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地理布局变化的必然现象。由于产业集聚效应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地区或国家的竞争力,因此,弄清产业集聚的演变规律,对制定相应的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有着深远的意义。 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产业布局主要由政府主导,而非市场主导,因此难以按照产业特性和区位选择规律形成合理高效的产业布局。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市场的作用增强,许多产业会在市场力量的引导下,遵循产业本身发展的规律,寻找最佳的区位,产业布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新经济地理理论认为在规模经济和运输成本的相互作用下,产业集聚度和市场一体化程度呈倒“U”型曲线的关系,即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地区间运输成本不断下降,产业地理布局将先集聚后分散。本文基于这一基本理论分析了不同产业的区位选择及其地理布局的演变。 通过计算1988-2006年间中国18个行业的地理集聚指数和行业集中度,本文得到了比较完整和详细的各行业空间集聚的演变轨迹。结果表明,大部分制造工业的地理集中指数保持增长态势,和三省市行业集中度的变动方向有较高的吻合度,如化学纤维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纺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食品加工与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燃料及化学制品业等,这些基本属于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但是也有一些行业的地理集聚指数基本维持在一定的范围保持不变,如饮料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医药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这些行业基本上属于资源密集型产业。出入意料的是,机械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这两种具有明显规模经济特征的行业,其集聚度的增加却十分有限,这应该与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中还存在的一些地方有限理性因素有关。 从产业集中的地区看,大部分制造业集聚到了东部沿海地区,而其他地区的集中度下降,其中东北三省的下降幅度最大,中部地区的产业集中度也略有下降。对于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其工业的产业集中率均处于全国最低水平,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成进一步下降的趋势。西藏、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几乎是制造业的空白地。 在计算连续年间各行业的产业集聚演变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造成不同行业表现出不同的演变轨迹的原因。主要有:①要素禀赋通过先天比较优势和后天比较优势影响产业的区位选择;②国内市场一体化总体上是不断增强的,并通过降低区际间的运输成本、循环累积因果效应、本地市场效应等促进产业的集聚。但是国内市场一体化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阻碍要素流动的因素;③国际市场一体化高于国内市场一体化的水平,外部需求的增强、外商直接投资和良好的市场通路使得东部沿海地区成为很多产业的集中地。

产业集聚;市场经济;工业空间集聚;市场一体化;产业地理布局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区域经济学

刘曙光

2009

中文

F424.1

55

2009-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