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时期的官办祭祀研究
青岛地区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宗教文化传统,海神信仰、孔子信仰、关公信仰等都有很深的积淀,对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精神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之后,为了巩固统治,使占领区人民甘当日本统治者的顺民,使占领区成为侵略战争的补给地,采取了一系列统治方法和手段。在采取政治、经济措施的同时,又实施了一系列的文化政策,力图从精神上控制民众。其控制的手段大致包括两方面:一、依托武力,直接干预;二、制定框架,间接引导。本文探讨的官办祭祀就是日本间接引导手段的典型例子,在日本对华文化政策的范围内,利用伪政权执行其意志。傀儡政府(青岛特别市政府)在统治青岛时期举办过三种祭祀活动:慰灵祭、祭孔子、祭武成王,其中慰灵祭是日本文化的移植,祭孔和祭武是对中国传统信仰的利用、改造。
这三种祭祀活动并不是青岛地区所特有的,在华北其他地区也比较普遍。日本占领华北后,面对沦陷区不断兴起的抗日救国思想和西方民主思想,制定了行动的指导原则,即“恩威并施,以促进一般汉民族自发的合作”。为此将“恢复东方精神”、“振兴儒教”作为对华文化政策的重要内容。作为日本控制华北地区傀儡政府的华北伪政权自然会竭力贯彻、配合这一政策,于是以训令的形式强行要求各地执行这样的政策和做法,伪政府通过制定强有力的政策对民间信仰进行干预,引导其发挥对军民的教化作用,加强伪政府的“正统意识”向民间的渗透,试图构建“中日亲善”下的旧道德伦理社会,即对上级忠、对朋友恕、武者有其德的所谓大同社会。青岛特别市政府为了更好地达到欺骗民众的目的,采取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如报刊、广播等传播媒介,宣传日军的“辉煌战果”、“忠勇精神”、“牺牲精神”,放映有关孔子、姜太公的电影,组织学校开设宣讲会、讲习班,组织访问团赴曲阜孔子故里参观学习。
面对伪政权的种种宣传,社会各阶层的反应不一。本文主要通过查阅当时报纸、实地调查的方式,全面地复原出了当时三种官办祭祀活动的现场情景,包括举办方、受邀请参加方和普通市民三方面的基本情况。甘心充当傀儡的举办方戴着虚伪的面具,扮成忠实的虔诚者,只为让世人诚服;受邀请方在傀儡政府的安排下,迫于无奈,高唱赞歌;淳朴的市民有的并未看清真相,受其蒙骗。此外,从这三种祭祀政策的成效来看,当属祭孔的成效最大。究其原因,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在于政府的宣传力度和宣传方式的不同。
从总体上来看,日伪精心策划组织的、利用宗教为战争服务的祭祀活动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并未完全达到预期目的。由于日军陷入战争的长期化,泥沼化,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抗战力量的宣传攻势等原因,日本的治安战受到了极大的阻碍,通过包括官办祭祀活动在内的从精神上控制、奴役青岛民众的文化侵略政策也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侵华战争时期;官办祭祀;文化政策;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历史地理学
修斌
2009
中文
K265
61
2009-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