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501998

密州板桥镇港口研究

张蕾蕾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密州板桥镇港口崛起于北宋时期,是当时北方的唯一大港,是通连南北、东西、海内外的重要港口。自唐朝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设置板桥镇,板桥镇由此兴起。北宋统一全国大部分地区,政治比较稳定,社会制度逐步完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外贸易与交往也逐渐繁荣起来,板桥镇港口以此为契机,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获得了繁荣与辉煌的地位。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政府在密州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事务,同年升板桥镇为胶西县,兼临海军使。由此,板桥镇这个名称退出历史舞台,而变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发挥着港口中转站的作用。至金人南侵,宋王朝南渡,淮河以北被金占有,密州辖区也在其内。因为两国贸易的需要,金王朝在金皇统二年(1142年),于胶西县设置榷场,胶西榷场成为宋金通过海道实现贸易交流的唯一互市市场。 本文以板桥镇为中心,以板桥镇港口为主要考察对象,以北宋至金时间段为主,进行研究,系统、全面挖掘整理其时空变迁,分析其作为港口城市发展特点和管理手段,发掘利用其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认识价值和当代借鉴价值,对现代港口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有所帮助。文章通过五个方面来研究板桥镇,第一部分是板桥镇的沿革,即时空变迁、从有人类活动开始至金胶西榷场,弄清楚板桥镇的来龙去脉,有个大体的认识,包括政区的沿革,港口位置的沿革;第二部分是板桥镇市舶司的情况,包括设司的原因、时间、地点;行政管理与市舶司官员、主要职责功能;第三部分港口自身的管理和对外交往,包括行政,军事,对外交往等方面;第四部分是探讨了板桥镇的港口文化遗产,包括两个典型的代表:海神庙和高丽亭馆;第五部分是结论。 板桥镇作为一个海港城市,它的建立及形成和发展,是人类海洋文明的产物,是海洋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自古以来拥有着灿烂的海洋文化以及在这种文化背景下随着社会发展而形成的世界性的海港城市,如春秋战国时期兴盛繁荣的琅玡港、隋唐时期北方的登州港、莱州港,宋元时期的密州港、泉州港、自古长盛不衰广州港等。在这些海港作为交通枢纽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人类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其腹地经济被带动起来,成为影响重大的中心城市。细数自古至今的贸易大港,有的依然繁荣如往昔,如广州,有的因为种种原因逐渐衰落,如琅琊、登州、密州。在这众多类型各异的海港城市中,密州板桥镇无疑是特殊的,它的出现,取代了登、莱,成为北宋在北方的唯一大港,成为历史上南北贸易和海外贸易的重要海港,更成为东北亚海上交流的中转站,留下了丰富的海洋文化遗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伴随着近代化的脚步,新兴的天津、烟台、青岛港的出现,加上近代铁路和陆路的贯通发达,昔日北方第一大港的地位早已被取代。但是,在中国港口发展的历史上,密州板桥镇港口的存在有着不容忽视的历史价值。

板桥镇港口;市舶司;北宋时期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历史地理学

曲金良

2009

中文

K244

48

2009-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