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501984

明清时期山东沿海地区的风暴潮灾害与社会应对

罗鹏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我国海疆宽广,涉海历史悠久绵长,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直接面对浩渺烟波,沿海地区社会的人民群众,展开了人与大海旷久的交融与斗争。因此,对于海洋灾害历史的研究,也是海洋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历史时期中国海洋灾害主要表现为风暴潮、海啸、巨浪、海冰、海雾、海岸侵蚀等。就全世界而言,对人类具有极大威胁的六大自然灾害中,风暴潮灾是最严重的。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的观测记录丰富而久远,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山东地区海域广阔,涉海社会发展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海洋灾害的历史记录与抗灾经验。我国历史文献记录中最早和最严重的的海洋灾害就发生在这一地区。海洋为这一区域的外贸、交通等发展提供了优越自然条件的同时,历史上也给这一区域带来了频发灾害。每当海洋灾害发生时,往往给沿海地区的农业、渔业、盐业等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海洋灾害对这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重大。海岸带是陆地、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地带,各种地理过程频繁活跃;海岸带拥有丰富的资源与有利的自然环境,目前已成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人类活动影响不断加强的区域。“在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海岸带成为多种灾害频繁叠合发展的地带。”①山东沿海地区自然灾害类型多,各种灾害叠合发生,往往加剧沿海地区的灾害损失。 尽管风暴潮的概念是晚近才提出来的,但是它灾害严重,影响巨大,在我国历史上早有风暴潮灾害的记载。对山东地区的风暴潮灾的完整记载,自初唐就有了。这种灾害对该地区涉海社会的历史演进产生了长远的影响,直到近现代社会依然作用明显。从历代有关山东沿岸风暴潮记载和现代海洋学者的研究数据来看,山东沿海的灾害发生空间分布可以分为黄海山东海域和山东半岛以北海域两个部分,其中以莱州湾为主要部分的半岛北部海域的灾害记录占绝大多数。相对而言胶州湾附近比较“太平”,但结合该地区在相当历史时期中的海洋社会角色的重要性来看,其在海洋灾害影响的互动效果上具有不可忽视地位。基于这些特点,风暴潮对山东沿海地区所造成的社会灾害也是多方面的。 全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明清时期山东沿海地区风暴潮灾的概况及时空分布。本文通过列表与地图,对该地区相关历史资料中的海潮灾害纪录做一概要的梳理统计,对这一地区的海潮灾害特点做出描述。通过揭示明清时期山东沿海地区潮灾的大致情形与走向,以时间链与空间分布的直观形式,说明明清时期山东沿海地区的海洋灾害,不是如正史记载的那样是一些空泛的零星纪录和一张流水账年表,从而揭示出山东沿海地区的发展历史也是与海洋灾害发生的历史息息相关相随的。根据有明确年、月,或有明确年和季节的记载,通过对该地区地方志所载潮灾的统计和分析,山东沿岸风暴潮灾基本有二种类型:一是发生在夏季七、八月份(阴历),由台风引起的风暴潮灾;一是发生在春秋过度季节,即在二至四月和十月份前后的风暴潮灾,即由寒潮和冷空气引起的风暴潮(风潮)。这二种风暴潮类型是对30个记载确切、完整、点醒的风暴潮例进行统计的结果。①山东地区潮灾大多以季风和暴雨为背景,这点与我国南方潮灾主要与飓风、台风相关联略有不同。明中晚期整个山东半岛灾害记载比较集中,清晚期灾害频繁,十八世纪中期以后潮灾发生频率较前有所提高,且危害性更大,这些表明自然灾害对沿海社会和群众的影响不仅仅是天时,同时与当时的经济生产方式、人口密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和沿海地带海岸的形成特点有着特定的联系。我们通过对莱州湾河口地区风暴潮灾的个案考察,突出莱州湾河口地区潮灾的特殊性,深化了人们对潮灾这种特殊自然灾害发生背景的认识。 第二部分,风暴潮的社会危害。由于风暴潮与其它自然灾害的不同,所以造成的社会后果也会有所不同。在这一部分里,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潮灾对滨海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害,这是潮灾造成的最为直接的后果。其次,潮灾对沿海经济的影响。文章着重从潮灾对农业和盐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其中对农业的影响是长期性的,对盐业生产是摧毁性的。再次,潮灾对海岸和沿海地区基础设施也是破坏性的。这往往是造成沧海桑田的一个原因。另外,潮灾不仅会造成堤溃人亡的惨剧,还会给当地社会群众以至中央政权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最后,风暴潮造成的次生性灾害是多方面的,如环境污染、瘟疫流行等等,虚弱人民体制和再劳动能力,对当地发展造成长久的负面影响。而人们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其影响,给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带来长期困难。 第三部分,风暴潮之下的社会反应。该部分着重从沿海地区人们对潮汐的认识入手,借助于对当地潮变规律的长期观察,揭示了人们在与这种自然灾害进行斗争的过程中所取得的辉煌成果,特别是对风信等气象和潮候变化规律的总结,尤为值得称道。滨海社会的人们在面对无可逆转的滔天巨浪的斗争实践中,也锻炼出更健壮的体魄,磨炼出更坚韧的胆量与勇气,这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是尤其可贵的财富。然而,在古代,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人们对灾害的认知程度是有限的,所以求神拜佛等迷信活动也就在所难免了。作为一种对现实无力和希冀获得超越自然界灾害的力量帮助的社会心里,沿海社会有着广泛深厚的海神信仰情节,也衍生出独特的文化景观。作为防潮灾手段,人们在不同的地段修建防波堤坝,通过对明清时期一以贯之的防潮建设的陈述,突出了这一时期人们在与这种自然灾害作斗争时做出的重要物力和人力的贡献,肯定了人们所取得的成绩和彰显出来的勇气。历史时期中,这种斗争方式和经验是一种宝贵的财富,仍然值得当今人们去借鉴。潮灾作为自然灾害之一,人们在很大程度上无法影响它的发生。不过,为了稳定社会秩序,每次潮灾过后,政府总要进行相关的救援活动。而人类社会也由被动的忍受不期而至的天灾慢慢产生出主动的应对机制,并且随着时代发展,海洋灾害的影响越来越突显出了人类社会防灾、抗灾机制的人为属性。

明清时期;山东沿海;风暴潮灾;社会应对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历史地理学

曲金良

2009

中文

X43

44

2009-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