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子蟹“牛奶病”病原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fus)是我国著名的大型海产蟹类,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夫大,病害问题日益严重。“牛奶病”是近年来危害江浙沿海梭子蟹养殖最为严重的一种疾病,该病典型症状表现为:血淋巴由正常无色透明液体变为浊白色或浊黄色牛奶状液体,养殖户因此称这种危害严重的疾病为“牛奶病”。我们通过近几年的大量流行病学调查,以浙江省舟山市主要梭子蟹养殖区域为调查重点,对该疾病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调查和研究,以其搞清该疾病的病原,为梭子蟹疾病防治提供参考。
对秋冬季患有典型“牛奶病”症状的海捕暂养病蟹进行了组织病理学研究,并通过病原菌培养,培养出大量单一菌落,经过生理生化鉴定和人工感染试验等,确定假丝酵母菌(Candida oleophila)为三疣梭子蟹“牛奶病”病原之一。
通过对05-07年8到10月间浙江省舟山市梭子蟹主要养殖区域的梭子蟹“牛奶病”进行调查。发现患病蟹具有以下特征:病蟹蟹体消瘦,肌肉白浊,蟹盖内可见大量乳白色液体。对带有典型病症的濒死病蟹进行细菌分离,未分离到细菌。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病蟹的肝胰腺、鳃、心脏、肌肉等部位被寄生虫大量侵袭。电镜观察到该寄生虫大小约5-7μm,多数呈卵圆形,单核或多核,具有2根鞭毛。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该寄生虫为血卵涡鞭虫Hematodinium sp.,初步认定其也是引起养殖梭子蟹“牛奶病”的一种重要病原。
采用常温静水实验法,对I-II期梭子蟹稚蟹(平均体长0.2~0.3cm)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6.2-27.8℃下,6种渔用药物对梭子蟹I-II期稚蟹的48h半致死浓度(48hLC50)分别为硫酸铜1.91 mg/L、纤虫清3.65mg/L、清苔净22.7 mg/L、强力杀菌消毒剂4.51 mg/L、二氧化氯4.28mg/L、二溴海因43.6 mg/L;安全浓度(Sc)分别为硫酸铜0.35 mg/L、纤虫清0.62 mg/L、清苔净2.1 mg/L、强力杀菌消毒剂1.01 mg/L、二氧化氯0.79 mg/L、二溴海因12.3mg/L。梭子蟹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分别为硫酸铜>纤虫清>三氯异氰尿酸钠>二氧化氯>二溴海因>清苔净。其中硫酸铜、纤虫清的安全浓度相對较低,在梭子蟹养殖过程当中应谨慎使用。
结合养殖户养殖经验与养殖试验场的摸索,制定了梭子蟹围塘养殖综合防病及健康养殖操作规范并应用于试验,分别在普陀登步乡、朱家尖、西闪进行了养殖梭子蟹综合防病技术试验,试验面积共64.9亩。试验塘梭子蟹成活率分别达到20.5%,27%,21.7%(平均23%),明显高于对照塘(11.5%),平均成活率比对照塘提高11.5%。亩产梭子蟹分别达到75.2千克,68.9千克和87千克,分别比对照塘亩产增加29千克、22.9千克和41千克,平均亩产77千克,平均增幅达到167%。亩效益平均增加1415元。
梭子蟹;牛奶病;假丝酵母菌;血卵涡鞭虫;组织病理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生物工程
陈吉祥;许文军
2009
中文
S945
45
2009-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