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501957

黄鲷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辛俭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舟山渔场是我国最著名的渔场之一,由于其岛屿众多,温盐度适宜,饵料生物丰富,是许多名贵经济鱼类索饵和繁殖的理想场所。近年来,由于海洋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群众性渔业盲目发展所带来的酷渔滥捕,使得舟山渔场名贵经济鱼类资源日趋衰退,许多鱼类已很难形成渔汛,部分种类甚至濒临灭绝。开发本地资源,开发当地土著优良野生鱼种,一方面可以增加人工养殖的新品种、满足不断发展的市场需要,另一方面还会避免人工养殖鱼类因近亲繁殖而造成的种质退化、生长和抗逆性减退等弊端现象。而且也可以为当前蓬勃开展的人工增殖放流活动提供苗种基础,为恢复东海的海洋渔业资源作贡献。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养殖品种都是近岸或沿海中上层种类,深海鱼类的利用开发研究甚少,国外在深海鱼类的加工利用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如深海鱼油的开发、一些防癌药物的提取等,但都是以捕捞海洋资源为代价的,一旦未能合理利用,就会造成资源减少,严重的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所以怎样开发利用深海鱼类资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黄鲷栖息水层在80~200米之间,是该水深范围内有一定代表性的品种。本文通过对捕获的野生亲体的驯化、摄食、生长与发育规律以及生理、生态和营养需求的摸索与了解,继而对该品种的生殖调控及人工繁育技术进行研究,旨在为深海鱼类——黄鲷的规模化繁育积累一定的基础数据,形成该品种的生殖调控、人工繁育、中间培育等相关技术,同时为其它深海鱼类的人工繁殖提供基础理论,并为养殖业者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健康优质苗种。 1.黄鲷卵巢周年发育组织学观察 全年逐月从浙江舟山渔场采集雌性黄鲷标本,鱼体重在123~244g,体长13.5~18.8cm,共240尾。标本鱼进行生物学测定和组织学观察,解剖取出性腺,称量性腺重和去内脏重,将卵巢石蜡包埋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卵巢的发育,进行组织学研究。其结果表明,生殖细胞可见5个时相,卵巢发育分成6期,卵巢5期时的成熟度指数为9.20%~14.50%,平均值为11.55%。东海黄鲷的繁殖期在每年的4~5月和10~11月;黄鲷卵巢中卵母细胞发育是非同步的,黄鲷的产卵类型属于在同一繁殖季节中多次产卵类型。 2.胚胎发育的研究 通过环境因子对胚胎发育及仔鱼的成活影响试验,从而获得其发育所需的适宜范围。结果发现,影响胚胎发育及仔鱼成活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8~26℃;黄鲷的受精卵为圆球形浮性卵,受精卵径为0.848~1.018mm、油球直径为0.178~0.215 mm。在水温(24.5±0.5)℃,盐度33.6条件下,受精卵约经28~30 h孵出仔鱼,初孵仔鱼全长2.22mm。 3.海捕亲鱼的驯养与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将捕获的野生黄鲷在人工养殖的环境条件下进行驯养,观察其繁殖生物学特性以及诱导产卵习性,根据捕获亲鱼的生长记录并辅以鳞片的年轮鉴定,结果发现:3~5龄黄鲷每个产卵季节的个体怀卵量一般在8200~25400粒,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对3龄以上的黄鲷亲鱼进行人工繁殖比较适宜,诱导产卵的成功率较高。LHRH-A3或LHRH-A2+DOM混合激素对黄鲷性腺发育均具有良好的促熟和催产作用,均能促使黄鲷亲鱼性腺中直径为400μm以上的卵母细胞继续发育成熟和诱导产卵,催产效果与卵母细胞的发育状态密切相关。越冬期间的水温等环境因子的改变能使黄鲷春季产卵比自然海区的黄鲷提前1个月以上。 4.不同营养价值的轮虫对黄鲷仔鱼生长的影响 本实验以轮虫为试验对象,采用50-DE微囊+小球藻、小球藻和50-DE微囊三种不同强化方式强化的轮虫,以酵母培养的轮虫为对比组,检测上述四种不同培养方式培养的轮虫脂肪酸中DHA和EPA的含量。并以此四种轮虫作为黄鲷仔鱼的饵料进行投喂试验,结果表明:使用50-DE微囊强化剂+小球藻强化的轮虫、单纯用小球藻强化的轮虫和单纯50-DE微囊强化的轮虫投喂黄鲷仔鱼,其效果比投喂未经营养强化的轮虫明显要好。其存活率分别为50.5%、24.8%、10.8%和4.7%,而体长增长率分别为147%、120%、83%和71%。其中以50-DE微囊与小球藻混合使用的效果最好。

黄鲷;人工繁殖;卵巢;胚胎发育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生物工程

张全启;徐汉祥

2009

中文

S965.399;S961.2

38

2009-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