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501929

我国上市公司市盈率、市净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整体水平及内在联系

孙震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在经历了近二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中国内地的资本市场又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上:从“内”而言,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内地股市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人为割裂的局面被彻底打通,与之相对应,在资本市场上金融资本一枝独秀的局面成为明日黄花,产业资本将和金融资本同场博弈。就“外”来说,在异常惨烈的金融风暴突袭下,全球的资本市场持续暴跌,全球实体经济遍体鳞伤,我国的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也无法独善其身,价值投资的理念在凄风冷雨中“无可奈何花落去”。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上市公司价值评估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研究的初衷正是源自于对上市公司价值评估重要性的认识,以市盈率(P/E)、市净率(P/B)和净资产收益率(ROE)这三个财务指标为切入点,剖析上述指标的财务机制,进而研究如何利用财务指标进行上市公司价值评估,希望能在价值投资理念和方法上提供一条路径。本文的研究内容分为六章,安排如下:第一章“引言”,说明研究背景、研究的问题、目的和意义。第二章“文献综述”,介绍对理解本文有帮助的背景资料和与本文研究有直接关系的重要文献。第三章“研究方法与模型”,从费森-奥尔森基本模型推导至本文需应用的理论公式,同时设定本文之“研究假设”,明确本文研究应检验的目标,以及规范研究所设计的路径。第四章“数据整理与统计处理,说明所用数据来源、选样原则、样本量,并进行描述性统计。第五章“研究结果与分析”,展示数据处理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与解释。第六章“结论与启示”,概括研究结论,并分析本研究的局限及可进行的后续研究。最后附“参考文献”和“附录”。 本文先是以费森-奥尔森模型为切入点,通过模型的演化研究市净率(P/B)、市盈率(P/E)与净资产收益率(ROE)的财务机制,并以1998至2007年为考察基年,用我国上市公司股价数据和年报中会计数据进行了检验,证明了假设一:“未来净资产收益率高则市净率高”,但否定了假设二:“当期净资产收益率高则市盈率高”,这意味着我国资本市场对会计信息的反应方向是模糊的,说明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尚不能全面把握公开会计信息并将其运用于投资决策中。 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本文利用Feltham-Ohlson模型系统地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从1998年度到2008年度的市盈率(P/E)和市净率(P/B)的整体水平,不但使得投资者在评价上市公司价值时有了更新的依据,而且,投资者以往所采用的估值方法多是平面地分析财务报表式地评价,本文的研究则使得投资者可以更多地关注财务指标的形成机制与内在联系,以期能在“价值投资”理念和投资方法上提供一个借鉴,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结论揭示了内地资本市场实际P/E值与合理P/E相去甚远,这与内地资本市场尚处于“重炒作轻价值”的新兴市场阶段密切相关,也与内地资本市场投资者的性质有着很大的关系,市场流动性的泛滥往往造成股票的“鸡犬升天”。据此推断,利用P/B、P/E指标来衡量我国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的可行性较差。同时,这也说明投资者尚不能完整地把握公开会计信息并运用于投资决策中。然而,本文研究对“市净率、市盈率与净资产收益率的整体水平及内在联系”这个问题的回答只是局部的,仍很不完整,需要后续研究来充实;另外,在研究中还发现了一些新的我国资本市场财务问题及可能的解释,有待于进一步的经验分析。

上市公司;市盈率;市净率;净资产收益率;费森-奥尔森模型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工商管理

罗福凯

2009

中文

F832.5

53

2009-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