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习语构成及习得的模因论研究
词汇学习通常被视为语言学习的基础和核心部分。相对于其他普通词汇来讲,习语应该算是其中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一大重点和难点。由于习语是一种语言的精髓,它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和思维习惯,所以习语的学习往往是任何一种语言习得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然而又由于其自身的独特性,很多语言学习者在学习时普遍感到束手无策,抓不住要领,只能靠死记硬背日积月累,在痛苦和迷茫中挣扎。
模因理论的诞生为语言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从一个崭新的视角为人类语言的起源,语言的进化和发展以及语言的习得问题开启了一扇光明的窗户。模因理论诞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由英国牛津大学著名生物学家和达尔文主义学者理查德·道金斯在其经典著作《自私的基因》中首次提出,从此“模因”作为一个文化进化和文化遗传的术语和基本单位逐渐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各流派观点异彩纷呈,褒贬不一,足见其影响力之大。
该理论对于语言研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出现了语言模因论。本研究旨在借助于语言模因论强大的阐释力,对于言语交际中人们经常使用的日常习语,即我们常说的熟语的构成及习得问题做一些尝试性的探讨和研究,以期对语言学习者和习语爱好者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语言模因论认为,“语言即是模因,模因寓于语言之中。”语言模因的产生和运行方式是多样的,同时在其产生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变异。
习语的范畴具有广泛性,既包括固定短语和词组,也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俗语、谚语、话语标记语,口号及流行语;其特征具有独特性,表现在结构的稳定性、语义的统一性、使用的惯用性、文体的非正式性以及修辞的隐喻性等特征。尽管习语是一种结构比较稳定被人们惯用的一种语言形式,但是其它的特征也暗示着它本身也绝非固定不变的,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变化形式,而且变化的途径多样。深受语言模因理论的启发,笔者在对日常习语(熟语)发生的变异深入研究中对其构成做出了大胆的构想,得出了日常习语产出的固定模式,即每一个新的习语的产生都是建立在原有的一个语基基础之上的,在使用过程中,该语基经历其内部结构上一系列的变化过程发展成一个习语模因,然后借助于学习者心理认知作用的参与,最终构造出一个新的习语。这一构想使我们在对于如何解决语言学习中习语的习得问题上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
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在习语构造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习语模因,而且它本身有很多独特性。根据语言模因理论,习语的习得过程就是习语模因被学习者模仿,复制和传播的过程。鉴于这一结论并结合二语习得模式,习语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必定也会遵循一定的习语习得过程模式,即通过对原始习语模因输入的同化、接受、类比、固化、模仿复制和传播输出这一模式。在此过程中,有很多影响习语习得的制约因素,既包括学习者内部因素,也包括外部因素,其中学习者认知因素是主要因素。
本研究对于广大习语学习者和习语爱好者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通过分析,作者在对今后的习语习得方法问题提出了一些较切合实际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学习者本身来讲,要注重文化模因的输入,善于进行创造性模仿,充分运用联想机制,重视跨语言和跨文化的对比学习,同时还要调好整心态,不断改善习得环境和习得氛围,并加强习语的输出实践训练。
语言学;英语词汇学习;语言模因;日常习语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张国
2009
中文
H313
59
2009-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