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运河山东段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研究——历史文化特色角度
京杭运河山东段处于京杭大运河的中段,全长510公里,北通京师,南达江浙,在元明清三朝一直是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的重要河段,每年数百万石漕粮在此转运,关系着当年天子朝堂的切身安危,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如今山东段运河的漕运功能已日渐衰退,河道也在慢慢变窄,但其千年流淌所积淀下来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已成为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
近些年来,对山东段运河的学术关注不断升温,出现了大量研究成果,但这些成果多从历史学角度对运河进行历史脉络的考证与梳理,追忆当年的盛世景况,从其现实状况出发进行分析研究的成果较少。同时,山东段运河沿岸城市纷纷展开了对大运河的规划整治工作,但他们大多只从客观存在的景观“复原”的角度进行考虑,设计缺乏创新,也未体现出本地的特色,历史文化底蕴更缺乏充分的展示,尚未实现由运输功能向旅游功能的转换。
论文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掌握丰富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以“运河历史文化特色”作为切入点,从三方面展开分析与研究:首先运用历史学相关知识和方法,对山东段运河的历史沿革进行归总与整理,归总出山东段运河变迁中的四个关键时期;其次运用地理学相关知识,从区位论角度对山东段运河地理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其交通区位良好,工业区位优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新文化发展蓬勃振兴,在运河申遗的背景下,具备难得的外部发展机遇;再次运用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山东段运河沿岸与运河历史文化特色密切相关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并以运河流经路线的长短及所遗留风物的特点为依据,选择了枣庄台儿庄、济宁微山县、济宁市中区、聊城东昌府、聊城临清市五大运河岸上的旅游带,依据评价结果,对五大旅游带进行了综合评价,确定出这些旅游资源开发的禀赋等级。
本文着力点在于在运河沿岸城市借助物质资源载体开展旅游大打“运河牌”的同时,就如何深入挖掘这些资源所承载的运河文化,并将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嵌入到各地旅游资源开发中,将这些旅游资源的历史价值与文化特色得到充分展现。这不仅对山东段运河沿岸各市目前的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当前日渐高涨的“运河申遗”、南水北调工程,特别是鲁西南经济的突破与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京杭大运河;旅游资源;历史文化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旅游管理
方百寿
2009
中文
F592.751
60
2009-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