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338071

湘西南少数民族语言习得特性及其对当地英语语言环境构建的启示

唐友军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本篇论文的写作目的旨在研究湘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以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为调查的主要区域)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习得特点(以幼儿时期为重点),着重分析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效果不佳但拥有多语能力的矛盾现象的形成背景和原因,努力发现语言环境在当中起到的作用,并使其与英语教学相结合,进而达到为当地英语学习的英语语言环境的构建提出可行性分析和建议,最终达到促进当地英语教学的目的。 通过实地调查以及实践经验(本人作为少数民族成员的实际生活经历、十一年的英语教学实践),发现并总结出了少数民族成员语言习得特征,他们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其学习方式方法、所处的地理位置、语言习得的顺序、交流语言的使用、语言习得内容以及心理环境都有自己的特点,而这些特点都与当地所具有的轻松、愉悦、自然的语言习得环境有关。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面临着来自自己母语、第二语言(包括汉语在内)等多种语言的负迁移的影响,有来自缺乏优秀英语教师以及合适教材等因素的制约,但归根结底缺乏的是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要想拥有像少数民族成员母语习得所具备的那样的语言环境,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人为构建英语语言环境,在这一方面,少数民族成员语言习得特征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人为构建英语语言环境是现代外语教学法多种理论的综合实践体,符合“语言实践主导”理论、“教学活动交际法”理论以及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监察理论”等理论。同时,作者的实践教学经历和经验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立论的可行性。少数民族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创造性开展工作,逐步构建适合自己且特色鲜明的英语语言环境。 在分析少数民族学生语言习得特性以及紧密联系英语环境构建因素的过程中,突出以下创新点: 1.课堂心理环境的构建是英语语言环境构建的重要内容; 2.在课下,人为创设英语语言环境,在校园内成立“英语实践中心”,是目前构建良好语言环境的根本出路和解决办法; 3.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师、教材、课堂使用语言是英语语言环境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4.在课外学习英语过程中实施小组家庭合作化,学习内容生活化,适当重复,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全方位构建英语语言环境; 5.有限语言信息输入与高效产出(语言输出)的普遍现象在进一步证实和丰富乔姆斯基等人的语言习得理论的同时,也充分证实了语言环境的重要性; 6.少数民族成员语言习得特征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语言学习不存在关键期”的说法。

湘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语言习得;英语语言环境构建;英语教学;负迁移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刘汝山

2008

中文

H319

48

2008-12-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