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复杂褶皱—逆冲推覆构造及其动力学
黔中隆起位于贵州中西部,区内地质构造现象复杂,特别是中新生代的复杂褶皱和逆冲推覆构造是洋陆构造交接与陆内造山作用的最好演示场和天然实验室,其构造研究是突破华南大地构造研究的关键。然而长年来对处于如此重要位置的构造单元,对其构造属性等相关问题的认识尚不统一,研究程度较低。因而本文选取黔中隆起及其邻区作为解剖地区,对其复杂的多期多重多种褶皱-逆冲推覆构造进行系统的精细的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动力学成因和演化。系统理顺了黔中隆起及其邻区复杂褶皱及逆冲推覆构造的时空关系和构造特征,得出:
1.对黔中隆起及其邻区主要褶皱系统作了细致地分析,筛分出了各期次相应的褶皱及其特征:加里东运动在黔中隆起及其邻区形成了东西向宽缓的大型背向斜;海西期和印支期构造运动对黔中隆起及其邻区影响较弱,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构造变形;燕山期构造运动在黔中隆起及其邻区是一次变革运动,造就了现今主要的构造形迹,其主要有3幕,形成了一系列短轴状的背向斜以及各种类型的隔槽式褶皱:燕山晚期至喜山早期主要表现为局部地段白垩系地层的南北向宽缓褶皱。
2.对黔中隆起及其邻区主要的北东向弧形逆冲推覆构造和南北向弧形逆冲推覆构造等作了细致地几何学和运动学分析,得出:北东向弧形逆冲推覆构造主体于燕山晚期形成,大致与北东向褶皱同期或稍后。主要有两幕逆冲,在逆冲之后发生了伸展构造运动和一次强烈的压扭性走滑运动。该套逆冲推覆系统其推覆距离不大,基本上为一套准原地系统。南北向弧形逆冲推覆构造其构造运动的主幕与南北向隔槽式褶皱带大致同时或稍后,主幕大致在早晚白垩世之间形成,但晚白垩世之后,局部地段可能还发生过强度不大的逆冲。在主幕之后,研究区及其邻区还发生了一次伸展运动及强烈的张扭性走滑运动,影响范围较广。该南北向弧形逆冲推覆构造主推覆带大致在凯里以南、三都以北的雪峰隆起构造带突出部,其它地段推覆距离不大,基本上为一套准原地系统。
3.在分析了黔中隆起及其邻区褶皱系统和断裂系统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动力学演化模式,认为:黔中隆起及其邻区的加里东期(Z-S)构造变形与中晚奥陶世到志留纪的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沿商丹一带近南北向的碰撞缝合有关;印支晚期-燕山早期燕山Ⅰ幕(T3-J3)的构造变形其动力机制可能和扬子板块北部秦岭-大别造山带演化及印支地块的碰撞拼贴有关,且印支地块的碰撞拼贴占据主导;燕山晚期燕山Ⅱ幕(J3-K1)的构造变形其动力机制与早白垩世时依佐奈琦古板块和古太平洋板块向扬子板块斜向俯冲有关;燕山晚期燕山Ⅲ幕(K1-K2)的构造变形其动力机制与晚白垩世时太平洋板块变换俯冲方向和角度,由东向西向扬子板块强烈俯冲有关;燕山末期-喜山早期(K2E)的构造变形其动力机制与喜山早期太平洋板块俯冲及印度板块碰撞有关。
黔中隆起;褶皱;逆冲推覆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海洋地质
李三忠
2008
中文
P548(273);P542.2
200
2008-12-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