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唑磷在海洋环境中的行为研究
近几年在沿海地区海水贝类养殖中,广泛使用三唑磷农药作为清涂、清塘药剂,清除养殖生物的敌害生物,取得一定的效果,提高了贝类的产量。然而,由于三唑磷对有些海洋生物属于高毒性药物,也导致附近海域海洋生物包括鱼类、虾类的明显死亡,造成明显的渔业经济损失。引起渔民之间的矛盾纠纷,是社会发展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三唑磷的使用也对养殖贝类的产品质量和食用安全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对三哗磷在海洋环境中的行为进行探讨,为三哗磷使用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从生态毒理学的角度研究三唑磷对环境中生物的毒性效应时,应该特别注重毒性效应评价的基本原则:毒性和三种相互影响因素的关系,即生物(个体或者种群)、毒物和时间计量。如果生物和时间计量固定时,对生物毒性效应的决定因素就是有毒物质的浓度了。显然,环境因素对有毒物质的浓度将产生明显的影响,在海洋现场重要的环境因素有:pH和紫外线,悬浮物和生物。pH的变化,特别是氢氧根的增加,提高了三唑磷的水解而浓度降低,紫外线具有足够的能量,以促使有机磷农药发生化学变化,氧化硫代磷酰基、硫逐硫赶重排,使三唑磷结构上发生变化。氧化作用使得硫代磷酰基脱硫形成磷酰基,变为更强力的酯酶抑制剂。本文通过研究海水现场的pH条件、不同沉积物浓度以及有生物体的存在时对三唑磷浓度的可能影响,通过三哗磷在海水、沉积物、生物体中的降解实验,对三哗磷在海洋环境中的行为进行探讨,初步了解三唑磷在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形态。
试验主要采用静态平衡法,测定水体中三唑磷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沉积物中三哗磷残留量,由于数量少难于测定,采用初始加入量减去水中的残留量获得。生物实验采用两种不同习性的海洋贝类泥蚶和缢蛏进行三唑磷的积累和消解实验。水体中三唑磷残留量测定用带有氮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测定。总磷采用过磷酸钾将有机磷氧化成正磷酸盐,然后用活性磷酸盐法测定。结果表明:在自然海水中三唑磷半衰期为4.8天,在经微孔滤膜过滤海水中三唑磷半衰期约为10天,显然自然海水与微孔滤膜过滤海水中,测定三唑磷“半衰期”的差异,可能受悬浮物和藻类的影响,乳油中的表面活性剂可能也有一定的影响。沉积物上三唑磷的吸附与解析过程是可逆的,损失并不明显。给药24h后,三唑磷在泥蚶和缢蛏体类的浓度均迅速上升,分别为0.42mg/kg和2.97mg/kg。泥蚶中三唑磷的消除速度相对较慢,第10d体内三唑磷降至为0.14mg/kg,缢蛏中的三唑磷消除速度较快,100h后体内三唑磷降至为0.021mg/kg。泥蚶和缢蛏浓度一时间消除曲线方程分别为y=1.549e-0.345t和y=1.667e-1.336t,二者的Tl/2为2.1d和3.0d,T0.01为17.8d和4 7d。
三唑磷;农药污染;海洋生物;生态毒理学;水产品安全;生物毒性效应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食品工程
牟海津;刘士忠
2008
中文
TS254.1
40
2008-12-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