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337452

基于“圈极化效应”视角下山东区域发展战略整合定位探究

刘娜娜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经济版图上已经出现了三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区域:20世纪80年代开始崛起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圈、90年代凸现发展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还有正在逐步形成的环渤海经济圈。中国的经济要素不断向这三大地区转移,三大经济区域在全国的地位举足轻重,正如许多学者所说,三大地区已逐步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因此,讨论区域发展如果不与三大经济圈联系起来,谋求区域快速发展就会缺乏示范动力或支撑机制。在窥视三大经济圈形成的过程中,不难发现,三大经济圈都处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且均拥有优良的港口群。可以进一步认为,三大港口群与三大经济圈的耦合发展,构成了区域经济研究中典型的“圈极化”发展态势。 本文试图从规律性“归核”观点出发,将三大港口群、三大经济圈放到一个整体系统当中,基于对港口群、经济圈、全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定量与定性分析,探究三者之间的内在互动与协调发展规律特征,并依据区域极化发展理论揭示“港口群-经济圈”发展的内在规律,阐述“圈极化”理论框架及其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认为: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增长极带”(如港口群)的核心带动作用下,同时随着经济圈的不断发展,“圈-极”将进一步带动更广范围区域的经济发展。 在系统概括“圈-极”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为探究其对区域发展战略选择和调整所起到的指导作用,本文以山东省区域发展为实证分析对象,探讨“圈极化效应”下山东区域发展战略整合将如何定位。基于山东与“圈-极”现象的地域和经济关联,首先结合山东省区域发展的概况,并选取主要经济指标以及东部沿海发达省市作为主要比较对象,采用SWOT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界定了山东区域发展面临的竞争格局。同时,以“圈极化”理论为指导,对山东省区域发展战略整合定位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指出山东如果不悉心全面判定“圈极化效应”的影响,将面临发展中被“边缘化”的窘境。围绕放大利用“圈极化效应”的正面作用和减少规避“圈极化效应”的负面影响,论文对山东区域战略发展“一体两翼”的实现,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区域经济发展;区域极化发展;区域发展战略;圈极化效应;港口群;经济圈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区域经济学

单春红;戴桂林

2008

中文

F127.52

61

2008-12-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