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视域下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供给问题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纵深发展,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由此分解出来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政社分开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但是,从政府职能中剥离出去的公共事务和公共服务交给什么机构承担?这些承接机构与政府之间需要保持怎样的关系?如何解决同益增长的公共服务资源的需求?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政府职能转变中新的焦点。发展社区服务是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我国社区服务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对社区服务的定位比较模糊,尤其在社区服务的供给方面存在着行政化倾向严重、市场化以及专业化程度低、居民参与不高等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提高社区服务的水平,社区服务供给就必须实现从政府控制式的一元化管理机制,向政府、社区自治组织、民间组织、驻区单位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参与机制转变。要在原有行政化机制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化机制,引入市场化机制,综合协调三种机制效用,推动社区服务的发展。这就要求在治理的视域下对社区服务供给进行创新。治理是当代政府管理的一种新形式,是行政改革的产物,其本质特征在于它是政府和公民对社会公共事物的合作管理。治理的主体既是政府,也是民间公众。因此,在治理视角下对社区服务供给问题进行创新,其对策就是要体现治理基本要素的精神实质。
笔者通过界定社区服务的相关概念,选取了青岛市八大湖街道社区服务供给为调查对象,在深入访谈其主要参与者的基础上,运用治理理论和多中心秩序理论为理论工具,分析了案例中社区服务供给的运行效果以及多元主体的关系现状,并做出了客观评价。针对案例中社区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从理论性和实证性的角度提出了改进建议。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了社区服务供给的基本现状:社区服务供给模式具有多样化和可变性,社区服务既有的以街道、居委会为依托的组织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社区服务的发展态势,社区服务的提供和生产已经出现了多元化倾向,并且产生了多中心秩序的雏形。但是从案例中也可以看到,首先,在社区服务领域类似于西方的公共服务市场还远没有形成,难以达到一个集体消费单位能接触到若干个生产单位的程度。其次,社区服务的行政化倾向严重。在这种困境下,笔者提出了两种解决思路:一是壮大社区自治组织、民间组织的力量,形成多主体间竞争-合作的准市场机制;二是构建多中心秩序下的多元主体的互动平台。
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社区服务;治理理论;公共服务市场;多中心秩序理论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行政管理
刘文俭
2008
中文
C916;D669.3
51
2008-12-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