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研究
在20世纪20年代,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就已在作品中对传统父权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和大胆的批判,提倡用女性的视角重新审视人类的历史,创造一种全新的文明,最终使人类摆脱男女一元对立,走向两性融合。这一观点在《到灯塔去》和《达罗卫夫人》中得到充分体现。伍尔夫丰富而深刻的女性主义思想最终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西方女性主义者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试图通过三个章节来分析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第一章着重介绍了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产生背景。在这一章中,我们可以知道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不仅是当时社会环境的产物,诸如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而且也与她接受的父权制式的家庭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内外两方面的因素促成伍尔夫女性主义意识的产生。
第二章论述了伍尔夫女性主义的发展。本章中,伍尔夫通过两部小说《到灯塔去》和《达罗卫夫人》分别阐述了她的女性主义思想中同性恋和女性自强自立的方面。在《到灯塔去》中,作者着重塑造了两个性格完全相反的女性形象——拉姆齐夫人和丽丽。拉姆齐夫人尽管潜意识中想跟男人平等,但由于生活在一个典型的父权制家庭中,她的潜意识被她埋藏起来,完全成为了一个夫唱妇随的角色。而另一个人物丽丽,通过对传统观念的反抗,最终走向了“灯塔”。女性的自强自立的重要性在这两个人物鲜明的对比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在《达罗卫夫人》中,生活的意义则通过几对女同性恋的关系表现出来。同时,借助同性恋,伍尔夫批判了一战后的英国社会人情冷漠,指出同性恋并不能最终解决女性的精神危机,她们只有参加工作,获得社会地位,才能挽救自己。
第三章阐释了伍尔夫的性别理想化——“双性同体”。“双性同体”理论最早是由伍尔夫在她的小说《一间自己的屋子》被引入文学领域的。但最能体现伍尔夫“双性同体”理论的一部著作是她的《奥兰多》。主人公奥兰多由男性变为女性后,生活中遭遇了种种不公平的待遇。其实,这也正是那个时代女性的缩影。最后,奥兰多将其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和谐的统一到大脑中,得到了自由和解放。这也寄托了伍尔夫对解决性别冲突的理想,即只有达到性别男女双重性别的和谐统一,才能推翻父权制社会建立的性别对立,女性才能得到应有的地位和尊重。这也是给那个时代的女性实现自我解放指明了出路。
通过以上的几点分析,这篇论文得出如下的结论: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摆脱了传统女性主义的束缚,因为她指出女性不应该只是待在家里侍侯丈夫,而是享有她们应有的权力;同时,女性要想写作,就必须杀死“房中的天使”,拥有自己的空间,发挥自己的思想。一味的屈从于男性的统治,结果只能是成为社会的牺牲品。而伍尔夫比其他女性主义者更进步的地方则是她将“双性同体”理论引入了文学创作。“双性同体”意即男性和女性气质合于同一个身体,同一个头脑。具备这种双重性格的人才能最终获得成功。比如莎士比亚。
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到灯塔去》;《达罗卫夫人》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英语语言文学
左金梅
2008
中文
I106.4
55
2008-12-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