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337143

我国滨海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田纪鹏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滨海旅游是旅游业发展中一个全球性的前沿领域。当前,世界滨海旅游中心正逐渐向亚太地区转移。我国滨海地区交通区位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区域经济发达,其旅游业发展水平和规模在我国旅游业体系中已处于并将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然而,尽管跨区域的旅游合作在滨海不同地区已经展开,但由于旅游统筹协调开发不够,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还相当突出,削弱了我国滨海地区旅游开发的整体效益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基于此,本文试图在系统分析我国滨海旅游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对滨海旅游空间结构进行优化,以期有助于提高我国滨海旅游开发的整体效益,提升我国滨海旅游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本文选取我国14个重点滨海旅游城市为研究对象,在详细分析各个城市旅游资源、国内外旅游流、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区域发展的相关理论,提出了优化我国滨海旅游空间结构发展的措施。主要成果及结论如下: (1)从交通区位、区域经济、资源禀赋三方面对我国重点滨海旅游城市旅游资源做了定性评价,认为我国滨海旅游目的地交通区位条件比较优越,区域经济发达,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南北优势互补。进而从资源单体数量和质量两个角度对我国重点滨海旅游城市旅游资源做了定量评价;表征旅游资源总体规模的总分和表征旅游资源品味的平均分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 (2)定量分析了我国重点滨海旅游城市入境旅游流,认为入境旅游流总量在波动中增长,地域差异具有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逐渐缩小的变化趋势;14个重点滨海旅游城市入境旅游流在53个沿海城市中占绝对优势,但比例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各城市入境旅游流与国内旅游流之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客源地来看,第一大入境客源市场在2003年由香港变为外国人市场;进而详细分析了香港、澳门、台湾、外国人四大细分市场在各城市的份额比例以及外国人客源市场。 基于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从国内游客消费空间结构、国内游客旅游行为差异两个角度分析国内旅游流的特点,明晰了国内游客消费及旅游行为在各城市的特征规律。 最后,基于入境旅游人次和国内旅游人次的统计数据,定量预测了未来一段时间我国14个重点滨海旅游城市入境旅游总人次和国内旅游总人次。 (3)构建了我国滨海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定量评价了重点滨海旅游市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聚类分析,将14个重点滨海旅游城市分为5种类型,并进一步测算了各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 (4)整合各城市旅游业发展布局和开发构想,运用区域发展相关理论,提出了“一极三区一带”的我国滨海旅游发展空间优化模式,并提出了具体优化措施。

滨海旅游;旅游管理;空间结构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旅游管理

张广海

2008

中文

F590.7

99

2008-12-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