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及机理研究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还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否实现。
本文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传统理论以及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精心梳理的基础上,以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为研究对象,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总体状况进行全面的考察。本文系统的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认为要实现新阶段农村劳动力的顺畅转移,不仅需要经济发展的推力,城镇化建设的引力,还需要劳动力自身人力资本的提高和社会配套制度的保障;并且提出相应措施来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持续转移。
本文在资料收集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采取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和历史分析等方法,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情况是:既过量又不足。主要过剩的是时间和总量,农村劳动力的时间没有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没有全部开发;不足的是劳动者的质量和地区分布不均衡:劳动力大部分文化素质低,缺乏高素质、高技术人员,东部沿海地区分布不足,中西部则尚有少量剩余。但是,随着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经济国际化进一步的深化发展,农村劳动力必将被合理有序的转移出去,得到有效的资源配置。
2.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从性别看,男性多于女性;从年龄看,多处于20岁到50岁之间;从文化程度看,多为初中文化水平;从地区看,向省内和省外转移的人数几乎各占一半;从产业看,几乎全部从事二、三产业。
3.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乡镇企业吸纳能力下降,城镇化水平不高,劳动力市场建设滞后和劳动者自身素质差等因素,严重的阻碍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以致出现了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入而不动”甚至“民工回流”的现象。
4.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主要包括制度因素、经济因素、市场因素和人力资本因素,通过对这四大因素的影响作用分析,本着促进积极作用的发挥,抑制消极作用产生的目的,充分发挥经济发展的推力作用,城镇化建设的引力作用,劳动力自身人力资本提高的促进作用,改革社会相关制约政策和制度,建立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三大机制:动力机制、促进机制和稳定机制,实现劳动力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变人口压力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农村劳动力;劳动力转移;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农业经济管理
高强
2008
中文
F323.6
53
2008-12-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