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337049

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与会计监督研究

陈丽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会计监督一直是会计领域研究的重点,长期以来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但是长期、热烈的关注始终没能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根本性的帮助,会计失真现象仍然存在。回顾以往的研究,我们发现有两个方面是制约会计监督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的关键所在,它们分别为:主流的会计监督研究并非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未能从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与会计信息的关系出发分析问题;对会计监督机制的认识局限于追求一种适合所有企业的外能模式,没能认识到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应该针对不同企业类型构建一种基于企业“分类治理”的具体会计监督机制。本篇论文正是基于上面的两点认识对企业的会计监督问题进行研究,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和集体选择理论为基础,首先对企业的“分类治理”基础进行研究,其后建立“分类治理”体制下的具体会计监督机制,以期能够为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文章从企业的所有权安排过程开始分析,认为企业的所有权安排是企业利益相关者两次集体选择的结果。首先,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为剩余价值的创造做出了贡献,他们都有权分享企业的剩余,最终各个利益相关者能够分享的剩余比例由利益相关者之间基于资源影响力的集体选择过程决定。其次,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在剩余分享比例达成协议后,其中的风险规避者为了规避剩余带来的不确定性会将其拥有的剩余索取权进行出让,并在出让剩余索取权的同时让渡相应的剩余控制权从而实现两权的对应,所有权交易双方就所有权的转让价格进行讨价还价。企业最终形成的所有权配置格局是利益相关者就其所占有的所有权自由转让的结果,这个过程也是利益相关者间优化风险配置的过程。 企业的所有权安排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分为了两类:所有者和固定合同收入者。两类利益相关者的个体目标都通过企业的运营得以实现,但由于契约类型的不同它们是处于不同层次的,其中所有者的个体目标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目标,企业的行为体现为为所有者的目标实现服务。由此,我们界定了企业与市场的边界,进而将企业的所有者界定为企业的内部利益相关者,固定合同收入者界定为外部利益相关者。而企业的公司治理正是处理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权责利关系的一套制度安排,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构成的不同直接决定了治理主体的不同,进而直接影响治理模式的不同。按照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构成不同对企业进行分类,进而实施“分类治理”是公司治理改革的出路。 由于企业的会计监督体系由三个部分构成,分别为出于管理需要的经理层会计监督、出于治理需要的内部利益相关者的会计监督和企业外部的会计监督,其中后两个部分构成了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会计监督。出于企业治理需要的会计监督是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关键部分,其具体机制的建立应该依据企业治理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其中“单方主导型”企业的会计监督机制设计应关注监事会及外部会计监督的作用发挥;“几方共享型”企业的会计监督机制设计则应关注内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制衡作用的发挥;而“全体参与型”企业最重要的是如何解决决策效率的问题。 企业的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并不直接的实施会计监督行为,而是通过一定的代理机构来完成,如何控制选举代理机构成员的过程以及代理机构做出决策的过程是这一机制能否有效运行的关键所在。而上述的两个过程都是一个投票选择的过程,集体选择机制也就是投票方法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在此都很有应用价值,不同会计监督机制的应该选择不同的投票方法。

利益相关者;集体选择;会计监督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会计学

王竹泉

2008

中文

F275.2

43

2008-12-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