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336900

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研究

王志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随着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发展,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在演绎着一个奇特的空间模式。一方面,受益于信息技术和交通系统的飞速进步,资本、商品、信息和技术的跨国、跨地区流动更加方便快捷,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发明显;另一方面,区域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非但没有削弱,反而比传统时代更为加强,经济重心更加趋向于地理集中,“产业发展地方化”的态势日益明显,产业集群的兴旺深刻地表明了这一点。 产业集群在形式上表现为众多企业和相关部门在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基础之上形成的地理集中。作为“本垒”,产业集群培育出所在国或地区的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建立起不同寻常的竞争优势。但多年的实践表明,集群在以其聚集优势为区域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等负效应。如何最大化地规避产业集群的负效应,保持永续发展能力和竞争优势呢?本文认为,产业集群应当向生物群落系统“学习”,产业集群完全有可能从生物群落系统的平稳、健康运行中找寻到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走上生态化的发展道路,并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整体协调和和谐发展。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 第一,运用生态学理论重新定义产业集群,指出产业集群是在一定的时空内,由不同的企业种群及功能种群按照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和一定的种间关系构建起的复杂的群落。企业种群处于群落的核心位置,功能种群为企业种群的发展提供相关的支持,不同的种群之间相互联系,在集群内部及集群与外界之间形成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形成一个具有明显生态系统特征的产业集群系统。 第二,搭建起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基本框架,并形成综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但是,囿于笔者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限制,该评价体系仍需根据实际情况做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第一,基于产业集群传统理论和生态学理论,对产业集群进行生态分析,明确集群的构成及不同因子相互间的作用机制; 第二,基于生态平衡理论构建产业集群生态平衡模型,分析产业集群实现生态平衡的条件,此为实现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基础; 第三,按照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要求,提出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制约因素、组织模式、目标、动力和实现途径; 第四,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构建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第五,结合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促进生态化发展升级的相关建议。 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之根本在于一种观念,即不能简单地把产业集群看作一个纯粹的赚钱机器去使用,而应将其视为一个有生命活动的复杂有机体去呵护,不断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在推进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具体操作过程中,集群的每一份子都应具备长远的战略发展眼光,在生态化管理方法和有针对性的集群政策的指导下,致力于构建合理的有序的产业集群生态系统,只有这样,集群内部因子才能实现有效组合,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才能保持持续的发展能力,才能实现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最终目标。

产业集群;生态学理论;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企业管理

权锡鉴

2008

中文

F062.2;F062.9

68

2008-12-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