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336844

黄河口及莱州湾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来源解析研究

刘宗峰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多环芳烃(PAHs)作为一类具有明显毒性(致癌和致突变性)和难降解的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普遍存在于河口近岸及海洋环境,并可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等)长距离迁移。河口是陆海交互作用的典型地带,具有水动力作用强烈、泥沙输移和物质交换频繁、多物质多界面相互作用复杂、理化要素梯度变化大、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且受人类高强度活动的干扰和改造,是全球变化区域响应最为敏感的地带。本文以黄河口及莱州湾两个区域为典型研究区,分析了沉积物中PAHs的含量分布特征,利用诊断比值指标定性识别沉积物中PAHs主要污染源。根据定性分析结果建立PAHs污染源成分谱,利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计算各污染源的贡献值和分担率,同时运用多元统计技术对沉积物PAHs进行定量来源解析,建立多参数指标体系的PAHs源解析技术。 黄河口表层沉积物中16种PAHs总量为47.40~202.63ng/g(平均值101.60ng/g)。其中萘和菲的含量最高,其次为荧葸和芘。2-4环PAHs含量较高,高分子量PAHs(5-6环PAHs)含量较低。莱州湾表层沉积物中16种PAHs总量为23.03~327.53ng/g(平均值为138.04ng/g)。莱州湾PAHs单体组成与黄河口相似,低分子量PAHs含量较高。与世界上其它地区沉积物PAHs浓度进行比较,发现黄河口及莱州湾PAHs污染较轻。黄河口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在0.86-2.85%之间,沉积物粒径较小,颗粒组成以粉粒为主;莱州湾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在0.7-1.56%之间,颗粒组成差别较大。黄河口及莱州湾PAHs含量与有机质含量、粒径组成均不存在相关性。 对黄河口和莱州湾表层沉积物PAHs进行定性源解析,比值分析(Phe/An、F1/F1+Py、IP/IP+BphiP、BaA/Chr等等)的结果显示PAHs属于混合来源,包括石油污染,油类燃烧和木柴、煤的燃烧。 根据比值法的计算结果,选择燃煤、汽油燃烧、柴油燃烧、油类泄露、石油化工、木柴燃烧六个源为黄河口和莱州湾表层沉积物PAHs主要污染源,查阅文献计算源成分谱,确定各源的特征标识物。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的解析结果显示:黄河口PAHs主要污染源为燃煤(平均分担率30.5%)和木柴燃烧(平均分担率27.7%);其次是汽油燃烧和柴油燃烧,平均分担率分别为17.49%、12.53%;油类泄露和石油化工产生的PAHs较少,平均分担率分别为8.04%、3.73%。莱州湾PAHs主要污染源为燃煤(平均分担率34.16%)和燃油,汽油燃烧和柴油燃烧的平均分担率分别为17.91%、13.1%;其次是石油化工和木柴燃烧,平均分担率分别为18.15%、10.77%;油类泄露产生的PAHs较少,平均分担率5.91%。 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黄河口表层沉积物PAHs污染源有燃油、煤和木柴燃烧、石油化工和油类泄露;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煤和木柴燃烧、燃油是黄河口PAHs主要污染源,对应的分担率分别为41.89%、27.43%,石油化工和油类泄露所占的比重为10.76%、19.92%。莱州湾表层沉积物PAHs主要污染源包括油类燃烧、燃煤、油类泄露、木柴燃烧。燃油污染源的贡献为31.29%;油类泄露和木柴污染的贡献为34.98%;燃煤的贡献为33.73%。多元统计结果与化学质量平衡模型解析结果解析结果较为一致。

黄河口;莱州湾;沉积物;多环芳烃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环境科学

马启敏;郎印海

2008

中文

X131.2;X52

68

2008-12-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