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07144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研究

刘广慧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动力。在此背景下,多数国家都在双边或多边多种层次的经济合作中把握契机,寻求发展。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已具备相当规模,而且已加入WTO,因此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以推动对外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也日显迫切和重要。 CAFTA是中国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一潮流正式加入的第一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总体来看,自由贸易区建设带来的成果是明显的。2005年我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了23.1%,2006年,双方双边贸易总额为1608.4亿美元,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9.1%,较上年增长了23.4%,预计2007年双边贸易额将达到1800亿-1900亿美元。 然而,CAFTA是中国正式加入的第一个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其成员国大多是发展中国家(新加坡除外),且东盟十国都是小国,由这种成员构成的自由贸易区能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应,目前还尚无先例可循。此外,中国与东盟之间尚未建立一种密切的产业分工,出口产品结构的相似性导致其具有较大的竞争性。因此,CAFTA建立之后的贸易效应和发展前景是学术界非常关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关税同盟理论、自由贸易区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出发,以求系统地对CAFTA的贸易效应进行研究。 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有:(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对中国的影响如何;(3)中国在未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如何进行政策协调和调整。 本文从关税同盟理论、自由贸易区理论以及产业内贸易理论出发,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力图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后产生的贸易效应,并提出相应的结论与对策建议。 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引言,提出了所选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归纳综述;第二章着重介绍与论文主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包括关税同盟理论、自由贸易区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为全文的展开作了理论铺垫;第三章先从资源禀赋产品和工业制成品方面分析中国与东盟的互补关系,再从贸易地区和l贸易产品方面分析中国与东盟的竞争关系;第四章分别从关税减让角度、比较优势角度以及产业内贸易角度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所产生的贸易效应;第五章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的影响;第六章作为本文的结论,对中国在未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政策协调和调整提出了对策建议。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转移;比较优势;产业内贸易;区域经济一体化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区域经济学

何一鸣

2007

中文

F741.2;F061.5

64

2007-09-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