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时期的都市计划研究
青岛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既取决于天赋的客观条件,又和其特殊的历史境遇紧密相关。它的发展历程代表了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一种特殊类型,在中国近现代城市历史地理的研究中具有突出的学术价值。青岛城市史研究已经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但是从研究所选取的时间段上看,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897年到抗日战争之前以及建国后这两个时期,对有关1938-1945年日本第二次占领时期的青岛城市定位和城市规划研究比较缺乏。这种研究现状对于从整体上把握青岛的城市发展史无疑是一种缺憾。笔者通过研究发现,有关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时期都市计划的日文文献比较丰富并相对完整,代表了1938-1945年日本对青岛及其腹地的规划思路和实践。发掘这些史料,研究这一论题,对复原日本侵华时期对青岛城市的“开发”思想,揭露日本侵略青岛、山东、华北乃至全中国的野心,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将部分弥补青岛城市史研究的空白。
本文所运用的史料以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时期的日文一手资料为主,其中主要资料以往尚未被注意,同时,兼及其他相关资料。这其中有对青岛及周边地区的调查报告《青岛港及其背后地经济事情》(1940年),有体现具体交通规划和措施的《以青岛为中心的交通对策》(1938年)和体现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思想的《青岛特别市地方计划、母市计划设定纲要》(1941年),也有回顾日本占领时期对山东及华北“开发”战略的《日本人的山东开发计划》(1947年),此外,还有和日本侵华机构兴亚院及青岛日本商工会议所的有关资料、档案等。本文综合运用了图表分析法、比较研究法、量化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这些史料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区域规划学、城市规划学理论对具体的规划措施进行了阐述。尝试采用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通过分析新的史料,复原了日本“开发”青岛及腹地的战略,揭示了一系列计划的特征和目的。
在青岛城市发展史上,德占时期及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规划和建设,奠定了城市的基本面貌,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跨越。与此不同,日本在第二次占领时期提出的都市计划随着战争结束而流产。除了在港口的部分扩建和城市道路小范围修建等几个方面得到部分阶段性实现外,其他的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措施实施非常有限,使得后来青岛的城市格局没有受到这一时期都市计划的太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有关资料的解读和分析,论述了日本对青岛及华北的认识和定位以及“青岛中心论”的形成,对这个“纸上的城市"进行了典型实例的剖析,并从区域规划学、城市规划学的视角进行了分析,复原了这一时期青岛城市空间布局和外部交通的规划情况。同时,深刻揭露了日本在制定计划过程中掠夺青岛、山东、乃至整个华北资源的侵略意图,指出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时期的都市计划虽然有少部分符合现代规划学的理论的成分,但是一系列措施片面突出了青岛城市的交通功能,既不可能在计划中体现城市发展的长期性、可持续性,也不可能推动区域的协调发展,其根本出发点是掠夺青岛及其腹地的资源。规划实施的最终目的就是将青岛纳入日本的殖民经济体系之中,为日本的侵略战争服务。
青岛腹地;日本占领时期;都市计划;城市历史地理;城市规划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历史地理学
修斌
2007
中文
K928.6;TU984.2
56
2007-09-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