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均衡问题实证研究:1986—200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汇率作为国家宏观经济的主要调控手段和经济杠杆对国民经济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我国目前仍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因而能否适时适度地调整汇率水平使其服务于宏观经济目标是非常迫切且现实的问题。
作为汇率理论核心内容之一的均衡汇率理论,正是判断汇率水平是否失调的重要理论依据。通过确定恰当的均衡汇率水平,将实际汇率与之相比较,从而判断汇率是否需要调整;通过分析评价汇率变动对不同经济层面的影响,从而判断汇率应如何调整。因此,通过考察人民币实际汇率是否均衡进而对经济运行的效率做出判断,并积极地进行调整使其服务于宏观经济目标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研究人民币汇率均衡问题的过程中,围绕着上述两个关键问题展开。为了评价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的合理性,首先基于修正的均衡实际汇率模型,结合我国经济特征,建立了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基本分析框架。在对时间变量序列平稳性检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反映长期趋势的协整方程和反映短期调整的误差修正模型,运用H-P滤波法估算出基本面解释变量的可持续值,从而测定人民币均衡汇率及实际汇率的失调程度。为了模拟评估实际汇率变动的经济效应,首先建立了一个小型宏观经济联立方程模型。并利用规范的识别条件对模型进行识别,继而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对联立方程系统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八种不同假设条件下的情景分析进行模拟,得到汇率变动对居民收入、进出口等经济层面的影响,从而为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力度和方向提供理论依据。
均衡汇率模型的输出结果表明,1990年以后,人民币实际汇率确实存在着两次高估和两次低估,但1994年以后失调程度均在10%之内,且幅度逐渐减小。其中,2000年以及2003年人民币实际汇率已非常接近均衡汇率水平。而无论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情景分析的模拟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的高估或低估均对居民收入、进出口等宏观经济层面产生负面影响,且伴随失调程度的加大,这种不利影响更为显著。均衡汇率和实际汇率都是内生变量,其变化与发展是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调整的结果。当经济中的其他变量处于各自的长期均衡状态,实际汇率更易于向均衡汇率靠拢,从而促使内外均衡的实现。制度的设计和政策的实施都应使经济保持或尽快恢复到这种最优状态。从这个角度而言,均衡汇率只是一个中介指标,我们最终需要的是通过实际汇率的均衡来达到整体经济的均衡。因此,人民币实际汇率的管理应综合权衡和统筹安排,而继续推行深入的市场化改革、、深层次的制度变革和增加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灵活性是适当的人民币实际汇率管理的根本所在。
人民币汇率;均衡汇率;协整分析;汇率失调;宏观经济;浮动汇率制度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金融学
赵昕
2007
中文
F822.1;F830.73
49
2007-09-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