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开放进程中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研究
金融开放可以改变政府对金融的过度干预,放松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限制,并通过资源配置效应、竞争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等达到推进经济发展的目的。但作为“双刃剑”,金融开放也不可避免的带来种种弊端。从发生过金融危机的国家来看,他们最大的相似之处就在于金融危机爆发前5-10年,各国都放松了金融管制,实行金融开放。这说明金融开放会增加银行危机的可能性,对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产生副作用。银行体系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银行业的稳定与否事关我国金融安全和健康发展。虽然我国迄今为止都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银行危机,但是银行体系的稳定状况并不容乐观。随着我国融入世界经济步伐的加快,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以及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等金融开放活动日益频繁,正确的表征和测度银行体系的稳定性,深入研究分析金融开放与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相关性,对于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维持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参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明确界定了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概念和金融开放的内容,对金融开放的经济效应和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研究;阐述了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及金融开放等影响因素的表现,并借鉴国际经验,选择了城乡储蓄存款增长率、人民币贷款增长率、CPI、消费增长率和投资增长率等作为核心指标,通过CMAXt法的定量分析与补充指标、历史事件等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1994-2006年间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状况进行测度,得出1994、1995、1998、1999、2005年我国银行体系存在不稳定因素。
最后,在对金融开放与银行体系稳定性关系进行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德米古克-孔特和德特拉贾切的计量模型(即D-K-D模型),根据我国银行体系的实际情况,选择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资本充足率、资产收益率和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四个指标综合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即被解释变量赋值;选择1年期存贷款利率、实际利率、FDI实际利用金额增长率、短期外债占外汇储备的比率、外债负债率、M2/外汇储备和外资银行资产份额等八个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对金融开放与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实际利率、短期外债占外汇储备的比率、外债负债率、M2/外汇储备与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具有显著相关性,即金融开放与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具有相关性。
金融开放;银行体系;稳定性;银行危机;金融管制;计量模型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金融学
赵昕
2007
中文
F832.33;F830.1
75
2007-09-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