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布什克里总统辩论文体学分析
人们运用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实现社会交际,这种语言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以特定的方式,同特定的对象,围绕特定的目的进行的。不同的交际环境,交际方式,对象和目的,要求人们使用不同的“语言”。社会交际的需要使得语言产生不同的功能变体一文体。(秦秀白.1987:3-5)从古希腊的演说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争鸣,语言便作为特殊的工具被打上了政治和阶级的色彩,通过辩论和演说形式映像着其使用者的意图。与此同时,人们对语言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息过,语言学家们逐渐认识到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客观透明的媒介,而是一种社会实践,社会过程的介入力量。上世纪50年代,巴依(C.Bally,1865-1947),斯皮泽(spizterl887-1960)等人奠定了现代文体学的基石,1979年,Fowler等人在《语言与控制》一书中提出了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从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的角度揭示了意识形态对语篇的影响,语篇对意识的反作用,以及两者如何源于社会结构和权力又是如何为之服务的。(辛斌,1996 Fowler,1979:13-15)在世界多极化发展全球一体化发展的今天,美国仍然是超级大国,四年一度的美国大选依然牵动着世界的神经,2004年的美国总统大选早已尘埃落定,单其间布什与克里的那一场龙争虎斗似乎依然历历在目。众所周知,从最高法院判决布什以微弱的优势胜出2000年与戈尔的大选之后,布什政府奉行单边主义路线,“世界宪兵”甚至提出了“先发制人”的进攻式防御政策。直到9.1l事件发生以后,美国的嚣张气焰才慢慢降温,重新以新的视角来看世界,调整了战略外交政策。然而,紧接着2003年3月20日布什政府冒天下之大不韪,绕开联合国和平解决伊拉克问题的框架,公然入侵伊拉克将其强硬的外交政策推至了顶峰。国内外的局势也达到空前的紧张。此时,2004年总统换届大选紧锣密鼓的在全国范围内拉开了序幕,民主党人克里打出了“送布什回老家”,“让布什重新找工作”,和“上台为布什向世界人民道歉”口号,对布什展开了强有力的攻击。
2004 年的美国总统大选竞争得异常激烈,选民们的意见也相对比较极端。
但是除了数量几乎旗鼓相当的铁杆支持者外,还有相当数量的选民还没有想好把自己的票投给谁。9月份的一份民意调查显示,有68﹪的美国选民已经想好了选谁,但还有约29﹪的选民表示他们要视两位候选人在总统电视辩论上的表现来决定选票归属。在参选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候选人在辩论中的表现往往能够对选举的结果起决定性的作用。对他们来说,总统竞选电视辩论是胜负悠关的角斗场。所以,如何在电视辩论中争取这些迟疑选民的支持就成了两位候选人问鼎白宫的关键。本文试图从文体学的角度探讨2004美国总统大选过程中的第一场两党候选人之间的电视辩论,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出发点,分析辩论高手克里如何对最高法院判决产生的总统展开强有力的攻势,布什如何在内外交困的政局之中力保城池不失。尽管布什经常因为蹩脚的演讲和说错话而受到嘲弄,四年的执政经验,无数的演说已经使其具备了较强的辩论战斗力,最终没有败在克里手下。
本文揭露候选人如何利用语言作为介入力量,或隐或直接的批评对手抬高自己,来影响选民意识。增强读者反控制意识。更深刻的看清语言背后的真相。
总统辩论;文体学;系统功能语言学;社会交际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张德禄
2007
中文
H315;I045
55
2007-09-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