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河口富营养化、有机污染现状研究
小清河流域水资源匮乏,近年来水环境质量持续恶化,小清河污染物的累积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很大压力,系统地对展开小清河口的研究,为莱州湾的渔业生产和水产养殖提供参考或预警,为小清河治理工程目标的确定提供科学数据。本文通过小清河口秋季两个航次的x调查,以及2006年4月、6月、7月和11月每月一次的观测数据,结合相关的水文、化学和生物等要素的同步观测资料,初步探讨了小清河口的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现状,并估算了小清河污染物入海通量。同时探讨了水体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固相萃取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小清河污染严重,DIN(总溶解无机氮)、PO<,4><'3->远远超出国家地表水质五类标准,尤其在枯水期污染更重,枯水期DIN浓度高达21.5mg/L,超标近10倍,PO<,4><'-3>浓度高达1.6mg/L,超标近5倍。小清河2006年COD年入海通量为1.3×10<,4>吨 DIN年入海通量为0.8×10<,4>吨,小清河经过多年的治理,COD类污染物的浓度有所改善,但是DIN类污染物却有增加的趋势。
氨氮在小清河口表现出不保守行为,低盐度区出现盈余,而在高盐度区出现亏损;同时发现小清河口亚硝酸盐偏高,最高值达0.3mg/L,并且亚硝酸盐与盐度呈现正相关关系。分析氨氮的不保守行为和亚硝酸盐偏高的原因为:低盐度区位于河道内,水质受径流输入影响较大,污染物浓度高,大量有机物降解产生氨氮,虽然此时氨氮向亚硝酸盐转化和浮游植物生长会消耗部分氨氮但不足以引起氨氮的降低,氨氮浓度出现赢余;在高盐度区处于河口口门之外,外海的溶解氧对污染的小清河水给与充分补给,使得n(O<,2>):n(NH4<'+>)比值快速升高,水中溶解氧含量的增加,提高了亚硝酸盐的转化率,同时由于氨氮浓度的偏低,在理论稀释线上,出现了氨氮的亏损现象,正是由于氨氮发生硝化反应生成的亚硝酸盐,造成了河口亚硝酸盐偏高的现象。
通过水体中邻苯二甲酸酯固相萃取因子设计试验,借助于主成分分析法,在方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得出邻苯二甲酸酯固相萃取的最佳萃取条件为:淋洗强度(正己烷:丙酮)为20.5,9H=4.5,洗脱速率=2mL/min,洗脱体积=5mL在该最佳萃取冬件下,提高了11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同时测定回收率,并得出各试验主因子对固相萃取效率影响强弱顺序,为提高水体中邻苯二甲酸酯富集净化效率及优化水体中邻苯二甲酸酯样品分析条件提供理论依据。小清河口PAEs类污染与国外的河流相比,污染程度严重,但与国内的河流相比,污染水平相当,国内的河流的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小清河PAEs污染物入海通量为2x10<'4>kg/a,其中溶解态为1.4×10<'4>kg/a,占71%,颗粒态占29%。DMP、DEP、DBP、BBP主要呈溶解相输运,DEHP和DOP则呈颗粒相形式输运。无论是水体还是悬浮物中,随着水体迁移,由于海水稀释和生物降解等作用海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浓度均比河水中有所降低,低分子量的污染减轻较快,但高分子量的DEHP污染减轻较慢,且由于其低水溶度、难降解较易吸附在悬浮颗粒物上,对海水水质影响更大,影响范围更广。
国内外其它河流相比,小清河口多环芳烃污染较重。小清河水体中PAHs污染物入海通量为 3×10<'3>kg/a,其中溶解态为2.5×10<'3>kg/a,占83%,颗粒态占17%。低环数的PAHs如萘和苊主要呈溶解相输运,高环数的PAHs则呈颗粒相形式输运。无论是水体还是悬浮物中,随着水体迁移,由于海水稀释和生物降解作用多环芳烃的污染程度都会减轻。采用菲/葸比值和荧葸/芘比值来判断小清河口PAHs的来源,结果表明小清河口PAHs主要为燃烧源,是矿物的高温不完全燃烧所致,如柴油、汽油和煤、木材等的燃烧。
小清河;富营养化;有机物污染;亚硝酸盐;邻苯二甲酸酯;多环芳烃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环境科学
张龙军
2007
中文
X522
86
2007-09-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