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亚段2+3砂组沉积特征与储层评价
本论文针对濮城西区沙二上2+3非均质油藏的地质特点和开发现状,综合应用各种勘探开发资料,以石油地质学、现代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开发地质学等学科理论为指导,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等现代油藏描述技术和方法,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对濮城西区沙二上2+3油藏进行了精细描述,为下一步的开发提供有利的理论指导。
本研究以测井、钻井岩心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研究区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从油田实际生产的需要出发,将沙二上亚段2砂组分为7个小层,3砂组分为9个小层,共分为16个小层。论文在濮城构造形成和演化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地质、钻井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对该区沙二上2+3油藏进行了构造精细研究,建立了精细构造模型,逐步搞清了区内小断层的发育分布规律和小幅度微构造的分布特征。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岩芯观察、沉积背景和沉积特征分析,进行了储层沉积微相研究,认为该区为末端扇沉积体系。主要的沉积微相为分流河道、泥滩、近水道漫溢和远水道漫溢,绘制了研究区每个小层的砂体平面图、沉积微相平面图,并建立了相应的沉积模式。
本文从成岩作用、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等方面着手,对2+3砂组储层进行系统的、深入的研究。研究区主要为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其次为岩屑长石砂岩。通过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对该储层进行成岩作用研究,主要存在压实、胶结、交代、溶蚀四种成岩类型。通过对影响储集性能的多种因素进行了评价,认为成岩作用、沉积作用和构造作用对储层有较大的影响。
在综合研究各种储层宏观和微观非均质性参数对储层质量影响的基础上,开展了储层多参数综合评价,确定评价的标准,将2+3储层划分为三种类型,并在平面上勾画出了所有小层的综合评价图。对2+3砂组的隔、夹层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亚段2+3砂组油藏各小层间的隔层分布受远水道漫溢和近水道漫溢微相控制,其发育的期次和规模决定隔层垂向和平面上的分布特点。一般分布相对较稳定,连片程度好,控制了流体的宏观运动。
成岩作用;储层性质;储层非均质性;濮城油田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矿产普查与勘探
张金亮
2007
中文
P618.130.21
154
2007-08-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