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y1070757

长江口外冬季颗粒物“源-汇”效应初探

叶菁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东海陆架悬浮颗粒物与生物活动和渔业资源、海上军事活动以及陆架区生态环境有直接关系。冬季是东海悬浮颗粒物运移转换的关键时期,由于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冬季的调查资料不易获得。长江口是长江入海物质的堆积中心,济州岛西南泥质区是东海陆架北部海域的现代沉积中心,二者连同黄海和浙闽沿岸带作为一个整体对悬浮体运移和沉积作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冬季长江口外的悬浮颗粒物输运路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是揭示物质“源一汇”内在转换机制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分析2004年1月冬季、2006年7月夏季、2007年1-2月冬季三个航次所获得的实测资料,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所得数据中的温度、盐度和浊度,其中温盐特点反映了调查期间的水团及流系特征,还对同步抽滤实验所得的悬浮体质量浓度信息和LJSST测量得到的体积浓度信息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结果表明, LlSST测得的悬浮体颗粒体积浓度和抽滤测得的悬浮体颗粒质量浓度的相关性良好,可以在测量海区进行一定的换算;以LISST所测得的悬浮体粒径大小分布信息作为基础,发现长江口—内陆架—中陆架—外陆架的中、底层的峰态出现从细粒级区间过渡到粗粒级区间,粘土级和粉砂级可能是矿物碎屑,具有垂向分选的特性,而砂级正好违背了分选规律,很可能是生物骨骼和植物碎片。在测量结果中,粒径分布中经常产生“跳跃尾”,使得砂级物质所占比重超过预计。 对黄、东海悬浮体浓度的分析表明,冬季苏北沿岸流十分强大,苏北沿岸处潮流沙脊的再悬浮物质成为东南向扩散物质的主要来源之一,并且可能由此供应济州岛西南泥质区。东海内陆架再悬浮点作为夏季的物质“汇”点和冬季的物质“源”点从夏季到冬季逐渐离岸转移。东海南部断面资料显示悬浮体的“源—汇”过程有可能在冬季更为集中。

悬浮颗粒物;生态环境;悬浮体运移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海洋地质学

李广雪

2007

中文

P736.212

64

2007-08-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