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不稳定对我国东中西部第三产业发展影响的测度模型与实证研究
金融不稳定是指金融体系处于无法有效执行其关键功能的非稳定状态。金融不稳定对经济发展的负面作用已得到当今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证实,其最高层次表现形式——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的带来的危害,也令对金融不稳定的本质内涵、传导机制和影响程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的金融自由化进程逐渐加速,受到国际资本市场的冲击愈发直接和复杂,金融市场中所面临的不稳定性因素随之增加;同时,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仍需深化,金融结构不尽合理,资本运行效率也有待提高。在这种双重压力之下,金融不稳定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就更加深远。现代金融不稳定理论在从货币稳定和银行机构危机性质进行探索的传统理论基础上,主要关注金融不稳定的传导机制,海曼·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理论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我国属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较严重差异的国家,各地区的金融结构、系统运行效率不同,金融要素的流动规模和市场容量有所差异,各地区间金融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状况存在较大差距,金融系统的稳定程度对区域经济及其产业发展的影响也不尽相同;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直接相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就业问题,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仍旧有待调整和升级。因此,对我国这样幅员辽阔且人口众多、存在明显地区差异、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的大国而言,研究金融不稳定性对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金融不稳定对地区经济波动产生影响的途径和程度,可为认识金融不稳定对实体经济的作用规律提供参考;分析金融不稳定对我国不同地区第三产业产生的影响及原因,可为相关经济发展决策部门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分析金融不稳定对不同地区第三产业发展影响的差异,可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整体布局做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本文将探讨金融不稳定对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第三产业的影响的传导路径及作用程度。根据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及我国金融发展现状,提出研究思路及方法,构建宏观金融不稳定综合评估框架体系及其测度模型体系,将金融不稳定体系划分为三部分:货币流动性子系统、资本市场运转子系统和宏观经济环境子系统;并选取子系统的代表性指标,确定其阈值。本文选取基于变参数的状态空间向量模型,就金融不稳定指标体系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动态影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和差异分析。 通过研究,发现:⑴对于东部地区第三产业而言,影响最大的是宏观经济环境子系统,货币流动性和资本市场运转子系统次之;对于中部地区,货币流动性和资本市场运转子系统作用较大,宏观经济环境子系统作用次之;对于西部地区,三个子系统作用基本相同。⑵东中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对金融不稳定总量指标影响的变动趋势基本相似,中部地区第三产业受金融不稳定总量指标的影响程度要大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又大于中部地区。⑶金融不稳定比率指标对东中部地区第三产业GDP的影响作用基本相同,但对西部地区第三产业GDP的作用却完全相反。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和金融体制不够合理、经济政策对不同地区产业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等原因有关,在实证分析当中我们将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使实证分析具有可操作性,本文仅将金融不稳定指标体系简化为三个子系统;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系统代表性指标的选取不够丰富;受模型所限,本文的实证方法还不够完善;同时,由于研究视角的有限性,文章还不够完整和科学。因此,只能在宏观层面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而无法更有针对性地在微观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金融不稳定;区域差异;第三产业;测度模型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国民经济学
王元月
2014
中文
F832;F121.3
70
2015-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