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排斥区域差异性研究

孟秀秀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金融排斥是指一部分金融主体由于个人原因、地域限制、行业、组织等因素,无法通过合理的渠道获得公平、便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现象。相比于发达国家来说,发展中国家由于体制不健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金融制度不完善等因素更容易造成金融排斥。同样一个国家中,相比于城市来说,农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农民收入水平低下、受教育程度不高等等因素使得农村地区金融主体所享受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远远不及城市,农村金融的发展更容易导致农村地区的金融排斥。当然,金融排斥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也存在金融排斥的现象。金融排斥也并不是农村地区金融发展才具有的,只是相比城市来说,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结构特点,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现象更为严重。  农村地区的金融排斥现象充分说明了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现有经济体制不健全、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地区金融资源缺乏,以及政府部门在农村金融协调管理中的失灵。而当前国内外学者对金融排斥的研究大多保持在金融深度的领域,金融宽度的研究则很少涉及,研究也尚不完善。金融深度是指金融资产的增长,金融宽度则主要指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可得性。因此,本文从农户这一微观视角对金融排斥问题进行分析,对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的区域差异性进行研究,并探寻破解金融排斥的路径,不但拓宽了金融排斥的研究范围,对金融宽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借鉴,同时对于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现象,实现农村地区金融资源合理配置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普惠制金融体系构建的大背景下,对我国农村各地区金融排斥问题的区域差异性进行了研究。  本文首先构建了科学合理的指标,运用变异系数法,对我国农村各地区金融排斥指数进行了测算,全面的统计了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排斥现象,并对各区域的农村金融服务状况进行了比较,探讨了我国农村地区产生金融排斥现象的原因。其次,本文运用系统聚类分析的Ward计算方法对我国农村各地区金融排斥现象进行了聚类分析,同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我国农村金融效率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排斥问题区域差异性明显,金融资源配比不均衡,金融排斥总体呈现自东向西的阶梯性排斥递增现象,即东部地区金融排斥程度较轻,中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金融排斥现象较为严重。再次,本文测算了各影响因素与金融排斥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结果发现,家庭人均纯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农村地区通信水平以及农民受教育水平等因素对金融排斥现象的影响较为显著。最后本文对金融排斥的形成机理和传递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的具体情况,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破解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现状的路径和对策。一是建立普惠性的金融体系;二是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三是因地制宜的制定缓解对策。

农村地区;金融排斥;区域差异性;资源配置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金融学

赵昕

2014

中文

F832.35

96

2015-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