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应用多元数据研究吕宋海峡两侧流态与中尺度涡旋变化特征

徐晓华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结合卫星高度计异常资料和2003年10月上旬投放在吕宋海峡东部的25个Argos表层漂流浮标资料,分析观测海域的中尺度涡特征及浮标漂移路径上的温度和流速变化,所得结果如下:(1)7个浮标漂移轨迹受强劲的黑潮流影响直接进入台湾以东黑潮表层的主流轴。(2)16个浮标在反气旋涡内旋转,并随中尺度涡向西运动,到达黑潮的东边界,由于中尺度涡旋的消亡,浮标脱离其影响后由黑潮带动向东海运动,浮标的移动轨迹呈螺线型。(3)仅有2个浮标在(123°E,20°N)附近通过吕宋海峡进入南海,且41490号浮标受台湾西南外海反气旋涡的影响作了两周旋转后再进入南海。(4)比较分浮标的运动轨迹,他们开始几乎都受吕宋海峡以东同一个反气涡的影响,脱离该涡旋后,其运动轨迹则各不相同,分析表明黑潮在冬季应该存在入侵南海的分支,但是浮标是否能顺利进入南海受许多随机的因素控制,比如风生流的影响,潮流和波浪等等。(5)研究分析还表明西北太平洋向西传播的中尺度涡难以越过强劲的黑潮流屏障继续向西传播通过吕宋海峡进入南海。  其次,基于1992年10月至2009年11月卫星观测的海表高度(SSH)时间序列数据,应用增长型分级自组织映射(GHSOM)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研究南海北部和西太平洋SSH和中尺度涡旋的变化,识别出该海域SSH的季节和年际变化信号。分析表明,流经吕宋海峡的黑潮分支在冷季入侵南海北部,同时在吕宋岛西北海域出现一个强烈的气旋式涡旋,表层黑潮的入侵与跨过吕宋海峡南北的经向压力梯度密切相关。黑潮的非入侵事件主要出现在暖季。春秋季节作为两个事件的过渡期,环流结构复杂,由GHSOM的第2层特征图进一步进行分类识别。黑潮入侵事件和非入侵事件发生的百分比分别为24.57%和27.53%,过渡模态的百分比为47.87%。当入侵南海事件发生时,南海北部表层环流流态相对简单,主要为气旋环流控制南海北部,吕宋海峡表层海流是否入侵南海,与南海北部中尺度涡旋特别是吕宋岛西北的气旋式涡的变化关系密切;反之,在非入侵事件发生时,南海北部出现多涡结构,环流流态复杂,表明吕宋海峡海流入侵南海对南海北部环流也有重要调整作用。除季节尺度变化外,年际时间尺度变化信号也十分显著。在1994—1995、1997—1998和2002—2003年期间,表层黑潮入侵南海北部的事件要显著多于其他年份,然而入侵事件在1998—2001年和2006—2009年时间段明显减少,非入侵事件增加。应用欧氏距离定义的模态2的时间发展序列与Nio3.4指数序列延迟相关。

海面高度;吕宋海峡;两侧流态;中尺度涡旋;变化特征;环流结构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气象

陈旭

2014

中文

P447

60

2015-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