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研究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中央银行体制下建立起来的。美国最早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应将其存款的一定比例存入中央银行。随后,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也做了类似的规定,并发展成为完善的存款准备金制度。目前,凡是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基本实行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2006年以来,为了加强流动性管理,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我国央行频繁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但是,从目前来看,存款准备金调整的政策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在我国目前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消费物价指数(CPI)继续攀升、金融机构信贷总量不断增长的过热的经济环境中,探讨如何增强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执行效果,更好地控制资金的流动性,使宏观经济尽快摆脱这种过热局面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在国内外关于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其中,把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影响到的主要经济因素,即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同比增长率、银行间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和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率作为解释变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2005年至2007年的月度变量样本,借助计量经济学Eviews统计软件,对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政策效果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通过调查了解基层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对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切合实际的改进建议,以更好地控制资金的流动性,使宏观经济尽快摆脱目前这种过热局面,走上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存款准备金制度;利率;执行效果;金融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金融学
魏晓琴
2008
中文
F832.2
78
2014-05-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