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大部门体制改革研究

蒋建新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大部门体制改革既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的必经阶段,又是一个重大的改革难题。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和实证研究、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大部门体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背景,借鉴大部门体制改革的国际经验,全面剖析目前我国大部门体制改革的成效与问题,研究提出下一步深化大部门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从而为今后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提供参考。大部门体制改革有其理论渊源和实践背景。其理论渊源,主要在于约翰·密尔的政府管理思想、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组织理论、“无缝隙政府”理论以及“协同政府”理论和“整体政府”理论。其实践背景,在于组织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外在行政环境的发展变化,主要是应对当代公共事务日益复杂化、应对专业分工与整体协调的矛盾冲突、缓解权力分散与统一领导的矛盾冲突、化解部门利益与公共利益矛盾冲突的需要,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实行大部门体制提供了有力支持。大部门体制改革是当代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机构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  英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经验表明,与传统政府组织设置模式相比,大部门体制有着明显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在于:职责形态上实行相同职能、相近职能、密切相关职能的有机整合;权力机构上实行管理权限的相对集中与合理下放;运行方式上实行决策职能与执行职能的相对分离;组织关系上实行部门间的有效协调与协作。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进行了六次大的政治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机构、建立并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成为我国机构改革的方向。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改革,是我国向大部门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和重要见证。在综述近年来我国大部门体制改革进展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两个部的改革历程,体现了我国致力于建设现代行政体制的思路。近年来我国的大部门体制改革取得了十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在商务管理、工业和信息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积极推行大部门体制,相关机构和职能得到有效整合。通过职能机构的有效归并整合,从根本上减少了职责交叉,降低了部门间的交易成本和协调成本,政府整体运作功能得到提高,同时对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起到了促进作用。一些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大机构及职能的撤并力度,尤其是基层“窗口机构”的整合,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得到群众和企业的好评。从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来看,两个部运行以来的成效主要是:加强了政府的宏观管理和战略管理;部门关系得到理顺,职能交叉和部门间协调事项明显减少;更加确立了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推动政企分开;从根本上推动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取得重要进展;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大部门体制的实行,加强了政府的宏观管理和战略管理,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促进了相关领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大部门体制改革仍处于爬坡阶段,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难点与问题。这些难点和问题主要有:政府机构设置从总体上看仍旧过多过细,一些急需实行大部门体制的领域还没有实行;改革过多的局限于机构、职能的简单划转合并,没有与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的改革紧密结合起来;行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配置不够合理,导致一些部门权力过于集中;大部门内融合不够,多为版块结合,加大了内部运行成本;政府各部门规格体系同构,定位不清,不利于形成主次分明的协作关系。大部门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政府再造工程,必须注重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系统考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反思我国大部门体制改革的现状,下一步深化改革可重点在九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大部门体制改革要以建设服务型政府和人民满意的政府为导向;二是大部门体制改革要从更深层次致力于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三是大部门体制改革要与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四是大部门体制改革的实施领域要不断扩大、持续推进;五是大部门的组建要突出管理重点、强化核心职能;六是大部门内部要优化运行机制;其是要切实加强对大部门的监督;八是要培育良好的大部门组织文化;九是大部门体制改革要坚持立足国情与借鉴国外经验相结合。总之,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立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立足于中国特殊的行政生态,以开放的思想和心胸对待国际经验,通过比较、鉴别、有选择的吸收,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理论,并积极致力于政府实践,谋求大部门体制的本土化、合理化和科学化,是我国大部门体制改革的正确选择。

政府机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服务质量;运行机制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公共管理

王树文

2011

中文

D630.1

49

2014-05-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