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328945

半滑舌鳎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及染色体定位的初步研究

姜黎明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是我国黄渤海区珍稀、名贵的大型养殖鱼类,其野生资源日益减少,渔业资源形势严峻。目前该物种工厂化养殖主要采取捕获野生亲鱼后驯化的方式获得苗种,十分不利于其养殖业的长期发展。育种工作中急需解决如何将人工繁殖子代培育成可繁殖亲本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将传统的选择育种与分子辅助育种的工作相结合。本研究针对这一现状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半滑舌鳎微卫星分子标记的开发;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染色体定位的初步研究。为半滑舌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1.半滑舌鳎微卫星分子标记的开发  本部分利用三种方法针对半滑舌鳎开发微卫星分子标记:富集文库+菌落原位杂交法、cDNA文库序列筛选法、Fosmid文库序列筛选法。通过富集文库+菌落原位杂交法,筛选了1718个阳性克隆,经过进一步的筛选送测了1192个克隆,在得到的序列中共设计了784对引物,在6尾野生半滑舌鳎个体中检测标记多态性,共得到474对多态性引物;通过cDNA文库序列筛选法,在908条本实验室构建的cDNA文库序列中设计了71对引物,得到12对多态性引物;通过Fosmid文库序列筛选法,在768条Fosmid文库双末端测序序列中设计了117对引物,得到74对多态性引物。对这三种方法筛选微卫星标记的效率的比较中发现:富集文库+菌落原位杂交法的标记获得率(65.8%)远高于其他两种方法(8.5%和15.2%);Fosmid文库序列筛选法的引物多态率(63.2%)稍高于富集文库+菌落原位杂交法(60.5%),远高于cDNA文库序列筛选法(15.6%)。  2.半滑舌鳎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本部分利用本研究开发的半滑舌鳎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及少量本实验室发表的微卫星标记,以一个全同胞F1代家系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半滑舌鳎首个完全由微卫星标记构成的性别特异遗传连锁图谱。雌性图谱由21个连锁群组成,总长1041cM,共有193个标记,定位了174个位点,21个连锁群中长度最短的2cM,最长的88cM,包含四个二联体,平均间隔最小的2.0cM,最大的17.0cM,图谱平均间隔6.8cM,平均每个连锁群含有8.3个标记,预期长度1356.9cM,推算其图谱的覆盖率为76.7%。雄性图谱也由21个连锁群组成,总长1154cM,共有195个标记,定位了181个位点,21个连锁群中长度最短的6cM,最长的102cM,包含三个三联体和两个二联体,平均间隔最小的3.5cM,最大的16.5cM,图谱平均间隔7.2cM,平均每个连锁群含有8.6个标记,预期长度1477.3cM,推算其图谱的覆盖率为78.1%。雌雄重组率的比例大约为1:1.02。  3.半滑舌鳎染色体定位的初步研究  本部分利用FISH技术定位了3个含有微卫星标记的Fosmid克隆;对克隆B106-62通过Fosmid文库步移筛选得到2个克隆,并对这两个克隆进行了FISH定位,验证了利用Fosmid-FISH技术整合微卫星遗传连锁图谱与染色体定位的可能性,同时找到了3个能够同时定位于W染色体和一对常染色体的Fosmid克隆。设计PCR探针定位了半滑舌鳎的18S rDNA和5S rDNA,结果发现18S rDNA的定位结果在半滑舌鳎雌鱼和雄鱼中略有不同:雌鱼中存在7个杂交信号,其中6个信号定位于三对常染色体着丝粒区域,另外1个信号定位于W染色体臂末端;雄鱼中存在6个杂交信号,定位于三对常染色体着丝粒区域,与雌鱼中常染色体上定位形式类似。5S rDNA的定位结果在半滑舌鳎雌鱼和雄鱼中相同:共有12个信号定位于6对常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域,W染色体上没有发现信号。对18S rDNA和5S rDNA进行双色杂交时发现:两对常染色体上相近的位置存在共线性的18S rDNA和5S rDNA信号,其余的杂交信号都位于不同的常染色体对上,W染色体上有一处18S rDNA信号。通过对克隆B106-62及其步移得到的另外两个Fosmid克隆进行FISH定位发现:W染色体上存在至少两个较大的重复片段富集区域。利用上述杂交结果推测半滑舌鳎原始性染色体在进化过程中可能发生了染色体融合、重复片段积累及非同源染色体易位,经过一个渐进的过渡过程形成了现在W染色体的形态。

半滑舌鳎;遗传连锁图谱;染色体定位;分子标记

中国海洋大学

博士

海洋生物学

张全启

2013

中文

Q959.486

157

2013-09-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