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328904

卵形鲳鲹幼鱼对饲料中蛋白能量比和几种必需氨基酸需求的研究

马学坤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本论文选择华南主要的海水养殖品种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为研究对象,在海上网箱养殖系统中进行摄食生长实验,探讨饲料中适宜的蛋白能量比,蛋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需求量,适宜的饲料氨基酸模式和不同剂型蛋氨酸对卵形鲳鲹幼鱼摄食、生长、饲料利用及血液参数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不同蛋白能量比饲料对卵形鲳鲹幼鱼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  以初始体重17.5g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为实验对象,通过56d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卵形鲳鲹饲料中适宜的蛋白能量比。以蒸汽鱼粉、无皮豆粕为蛋白源,混合油脂(鱼油、磷脂)为脂肪源,α-淀粉为糖源,用淀粉平衡蛋白质梯度,通过添加不同量混合油脂来调节能量水平,采用双因素实验,分别选用38%、42%和46%三个蛋白质梯度,8%、12%和16%三个脂肪梯度9种饲料,实验饲料蛋白能量比为从23.4到33.3 mg蛋白 kJ?1。卵形鲳鲹幼鱼投喂第五饲料组(42%/12%,蛋白/脂肪)和第八饲料组(46%/12%)的卵形鲳鲹幼鱼特定生长率(SGR)、增重率(WG)、饲料转化率(FER)、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各组之间鱼体的肥满度和脏体比未发现显著差异。含有38%蛋白的饲料组生长情况较差,肝体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组间幼鱼的全鱼、肌肉、肝脏等部位的脂肪和脂肪酸沉积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合考虑,饲料中含有28.1 mg蛋白kJ?1,42%蛋白和12%脂肪,最适宜网箱养殖卵形鲳鲹幼鱼使用。  2、不同氨基酸模式饲料对卵形鲳鲹幼鱼生长性能和体组成的影响  以初始体重17.5g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为实验对象,通过56 d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不同氨基酸模式饲料对卵形鲳鲹幼鱼生长性能和体组成的影响。以鱼粉、豆粕为主要蛋白源,以α淀粉为主要糖源制作基础饲料,Diet1为鱼粉对照组,Diet2-7为添加混合氨基酸的饲料组,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混合晶体蛋氨酸分别模拟卵形鲳鲹成鱼肌肉蛋白(OMP)、红鱼粉蛋白(BFP)、鸡蛋蛋白(HEP)、白鱼粉蛋白(WFP)和卵形鲳鲹幼鱼全鱼体蛋白(OJP)的氨基酸组成模式,配制成7种实验饲料(Diet2-7)。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40尾鱼。每天饱食投喂2次。实验期间,温度26.5-32.5℃,盐度23.7–26.0‰,溶解氧5.5 mg l?1。实验饲料蛋白42%和脂肪12%,氨基酸组成参照卵形鲳鲹幼鱼全鱼氨基酸模式。实验结果显示,卵形鲳鲹幼鱼可以很好地利用晶体氨基酸,获得了良好的生长率和饲料利用率。其中幼鱼全鱼氨基酸模式对比模拟的其他四种模式,可以获得显著提高的生长率和饲料利用率(P<0.05),与鱼粉豆粕对照组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氨基酸模式对卵形鲳鲹幼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鱼粉豆粕对照组和幼鱼肌肉蛋白模式组(OJP)卵形鲳鲹幼鱼增重率(WG)、特定增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饲料转化率(FCR)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鱼粉豆粕组卵形鲳鲹幼鱼肝体比(HSI)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对鱼体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鱼粉豆粕对照组肝脏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血清葡萄糖含量、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建议在配制卵形鲳鲹幼鱼饲料时,氨基酸模式参考卵形鲳鲹幼鱼鱼体蛋白氨基酸模式。  3、不同剂型的蛋氨酸对卵形鲳鲹幼鱼生长和体成份的影响  以初始体重16g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为实验对象,通过98 d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不同剂型的蛋氨酸(晶体蛋氨酸 DLM、羟基蛋氨酸钙DL-MHA-Ca和50%含量的包膜蛋氨酸CDLM)对卵形鲳鲹幼鱼生长和体成份的影响。以鱼粉、豆粕等为主要蛋白源,以α淀粉为主要糖源制作基础饲料,Diet1为鱼粉对照组,Diet2为添加混合氨基酸的基础饲料组,通过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25%、0.50%、0.75%、1.00%和1.25%的晶体蛋氨酸(DLM),配制成5种晶体蛋氨酸梯度实验饲料(Diet3-7);通过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29%、0.6%、0.88%、1.18%和1.48%的羟基蛋氨酸钙(DL-MHA-Ca),配制成5种羟基蛋氨酸钙梯度实验饲料(Diet8-12);通过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1.0%、1.5%、2.0%和2.5%的50%有效含量的包膜蛋氨酸(CDLM),配制成5种50%包膜蛋氨酸梯度实验饲料(Diet13-17),共17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40尾鱼。每天饱食投喂2次。实验期间,温度26.5-32.5℃,盐度23.7–26.0‰,溶解氧5.5 mg l?1。实验饲料蛋白42%和脂肪12%,氨基酸组成参照卵形鲳鲹幼鱼全鱼氨基酸模式。实验结果显示,卵形鲳鲹幼鱼饲料中添加不同梯度的DLM、DL-MHA-Ca、CDLM均可显著提高卵形鲳鲹幼鱼特定增长率和饲料利用率(P<0.05),均可显著影响卵形鲳鲹幼鱼体成分,必需氨基酸组成和血浆参数的变化(P<0.05)。用线性模型分析卵形鲳鲹幼鱼WG和SGR与不同剂型蛋氨酸添加量的关系,可以得出DL-MHA-Ca相对于DLM的生物学效价为67.7%和68.2%,50%包膜DLM相对于DLM的生物学效价为44.2%和44.7%,DLM显示出更为显著优异的生长和饲料利用性能(P<0.05)。  4、卵形鲳鲹幼鱼对饲料中蛋氨酸适宜需求量研究  以初始体重16g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为实验对象,通过98 d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卵形鲳鲹幼鱼对饲料中适宜蛋氨酸需求量。以鱼粉、豆粕等为主要蛋白源,以α淀粉为主要糖源制作基础饲料,Diet1为鱼粉对照组,Diet2为添加混合氨基酸的基础饲料组,通过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25%、0.50%、0.75%、1.00%和1.25%的晶体蛋氨酸,配制成7种实验饲料(Diet1-7)。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40尾鱼。每天饱食投喂2次。实验期间,温度26.5-32.5℃,盐度23.7–26.0‰,溶解氧5.5 mg l?1。实验饲料按照蛋白42%和脂肪12%比例,氨基酸组成参照卵形鲳鲹幼鱼全鱼氨基酸模式。实验结果显示,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梯度的蛋氨酸水平对卵形鲳鲹幼鱼生长和饲料利用有显著的影响(P<0.05)。鱼粉对照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添加较高浓度的外源蛋氨酸饲料组(P<0.05)。在蛋氨酸饲料组(D2-D7),随着饲料中外源蛋氨酸含量不断提升,卵形鲳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上升(P<0.05),当饲料氨基酸含量提升到1.26%以上时,WG和 SGR达到一个平台期,未出现显著上升或下降的趋势(P>0.05)。饲料系数(FCR)的变化与鱼体增重的变化趋势相反。饲料不同梯度水平蛋氨酸对卵形鲳鲹幼鱼体成分、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和血浆总蛋白、甘油三酯、葡糖糖、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根据折线模型分析可知,在本实验设计的框架下,卵形鲳鲹幼鱼对蛋氨酸的最适需求量为饲料(或蛋白质)含量的1.21(2.88)%。  5、卵形鲳鲹幼鱼对饲料中赖氨酸适宜需求量研究  以初始体重16g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为实验对象,通过98 d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卵形鲳鲹幼鱼对饲料中适宜赖氨酸需求量。以鱼粉、玉米蛋白粉等为主要蛋白源,以α淀粉为主要糖源制作基础饲料,Diet1为鱼粉对照组,Diet2为添加混合氨基酸的基础饲料组,通过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5%、1.0%、1.5%、2.0%和2.5%的晶体赖氨酸,配制成7种实验饲料(Diet1-7)。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40尾鱼。每天饱食投喂2次。实验期间,温度26.5-32.5℃,盐度23.7–26.0‰,溶解氧5.5 mg l?1。实验饲料蛋白42%和脂肪12%,氨基酸组成参照卵形鲳鲹幼鱼全鱼氨基酸模式。实验结果显示,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梯度的赖氨酸水平对卵形鲳鲹幼鱼生长和饲料利用有显著的影响(P<0.05)。鱼粉对照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添加外源晶体氨基酸饲料组(P<0.05)。在赖氨酸梯度饲料组(D2-D7),随着饲料中外源赖氨酸含量不断提升,卵形鲳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上升(P<0.05),当饲料氨基酸含量提升到2.77%以上时,WG和SGR达到一个平台期,未出现显著上升或下降的趋势(P>0.05)。饲料系数(FCR)的变化与鱼体增重率变化呈相反趋势。饲料不同梯度水平赖氨酸含量对卵形鲳鲹幼鱼体成分、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和血浆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葡糖糖、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根据折线模型分析可知,在本实验设计的框架下,卵形鲳鲹幼鱼对赖氨酸的最适需求量为饲料(或蛋白质)含量的2.61%(6.21%)。  6、卵形鲳鲹幼鱼对饲料中精氨酸适宜需求量研究  以初始体重16g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为实验对象,通过98 d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卵形鲳鲹幼鱼对饲料中适宜精氨酸需求量。以鱼粉、豆粕等为主要蛋白源,以α淀粉为主要糖源制作基础饲料,Diet1为鱼粉对照组,Diet2为添加混合氨基酸的基础饲料组,通过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3%、0.6%、0.9%、1.2%和1.5%的晶体精氨酸,配制成7种实验饲料(Diet1-7)。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40尾鱼。每天饱食投喂2次。实验期间,温度26.5-32.5℃,盐度23.7–26.0‰,溶解氧5.5 mg l?1。实验饲料蛋白42%和脂肪12%,氨基酸组成参照卵形鲳鲹幼鱼全鱼氨基酸模式。实验结果显示,在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梯度的精氨酸水平对卵形鲳鲹幼鱼生长和饲料利用有显著的影响(P<0.05)。添加外源精氨酸饲料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鱼粉对照组(P<0.05)。在精氨酸梯度饲料组(D2-D7),随着饲料中外源精氨酸含量不断提升,卵形鲳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上升(P<0.05),当晶体氨基酸添加含量提升到2.17%以上后,WG和SGR达到一个平台期,未出现显著上升或下降的趋势(P>0.05)。饲料系数(FCR)的变化与鱼体增重率变化趋势相反。饲料不同梯度水平精氨酸含量对卵形鲳鲹幼鱼体成分、肝体比、脏体比和血浆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葡糖糖、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根据二次曲线回归模型分析,卵形鲳鲹幼鱼对精氨酸的最适需求量为饲料(或蛋白质)含量的2.68(6.38)%。

卵形鲳鲹;海上网箱养殖系统;必需氨基酸;饲料利用

中国海洋大学

博士

水产养殖

麦康森

2013

中文

S963.161;S965.3

164

2013-09-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