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性潜山油藏储气库注采机理研究
裂缝性潜山油藏在环渤海湾地区的分布较为广泛,是现今我国重要的改建储气库目标库址之一。潜山油藏有别于常规单一孔隙介质储层,存在裂缝和岩块两套不连续介质,建库过程中油、气、水在储层裂缝孔隙网络系统中的渗流特征极为复杂。因此利用潜山油藏建库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复杂的多相渗流条件下,清楚地认识两套介质中多相流体宏观与微观的渗流机理,它是该类型储气库方案优化设计的基本前提和理论基础。本文以华北典型潜山油藏为实例,主要运用了油藏建库注采仿真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技术手段,研究了裂缝性双重介质油藏建库多次注采运行过程中气驱多相渗流机理、建库主要储渗空间、流体的宏观和微观运动规律、气库库容和注采气能力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由于国内外还没有利用裂缝性双重介质油藏改建储气库的先例,缺乏必要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为此本文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建立一套裂缝性双重介质油藏建库注采仿真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技术手段。 (2)驱替力、重力、气水毛管力以及裂缝与岩块系统显著的渗透率级差是决定潜山油藏建库宏观和微观气驱效果的主控因素。 (3)裂缝系统是气驱作用的主要对象,而岩块系统无法受到有效驱替。同时由于裂缝系统的非均质性,也不可能被气体完全驱替,存在一定的死空间。 (4)建库注气速度应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并在次生气顶到达一定规模后,逐步转入循环过渡注采阶段,以有利于气驱波及效果的提高。 (5)优选合理的运行压力区间和工作气比例,以避免在气库强注、强采过程中,裂缝系统气液界面变化幅度过大,产生严重的注气气窜和采气油水锥进的风险。 (6)在建库及注采运行过程中,油气相接触溶解、扩散速度缓慢,导致注入气向残余油中的溶解、扩散损耗量有限。
裂缝性潜山油藏;地下储气库;注采机理;多相渗流条件;数值模拟;双重介质
中国海洋大学
博士
海洋地球物理学
张金亮
2013
中文
TE972.2;TE319
314
2013-09-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