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行政府绩效预算研究
政府绩效预算是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它更重视绩效对于预算的重要性。绩效预算的核心是通过制定公共支出要达到的绩效目标,确定政府资源支出,并用量化的指标来衡量该目标在其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和工作完成情况,逐步实现财政资金从“投入型财政”向注重支出效果转变。它是由政府部门根据政府规划明确需要完成的目标和需要履行的职能,在此基础上制定绩效目标,根据绩效目标确定政府资金支持的项目和需要耗费的资源,然后合理的分配政府资源,并用量化的指标来衡量该目标在其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和工作完成情况。 政府绩效预算理念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它萌芽于1907年纽约市政研究局提供的“改进管理控制计划”的报告中,该理念最早用于实践则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但是初期绩效预算推行的成效并不尽如人意,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绩效预算便销声匿迹。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新公共管理理念的兴起,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为实行新绩效预算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总结以往绩效预算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代表的经合组织国家推行了以绩效为基础的新一轮绩效预算改革,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推行政府绩效预算,不仅仅是对政府公共支出预算编制方法的改革,更是政府管理理念的一项重要变革,对我国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和现实必要性。推行政府绩效预算,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可以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改变支出机构的动机、树立为纳税人服务的思想,降低预算的行政控制成本,可以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鼓励创新与节约,有效制止浪费,提高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可以调动政府各部门有效管理资金的积极性和各部门工作的积极性,可以有效强化预算约束力。正因为有此必要性,虽然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绩效预算的实施在我国还面临着诸如政府绩效预算制度本身存在难度、实施缺乏立法保障、缺乏有效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公共行政管理与监督水平较低、政府公共预算支出与监督控制缺乏公开透明信息、所需要的组织文化与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并不完全一致,有些地方甚至还存在一些冲突等一系列现实阻碍因素,但是我们依然要建设符合中国情的、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政府绩效预算体系。 我们可以借鉴西方政府绩效预算理论与实践的经验,从科学制定绩效预算评价的指标体系、加大我国各级人大会对本级政府预算事务的最终决定权力、对财政支出进行流程再造、建立绩效预算总体框架,全面规划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切实整合政府资源,提高评价结果的公信力并引入公众监督机制、改革和完善与公共财政建设相配套的其他制度等方面入手,分阶段分步骤逐步推进实施政府绩效预算。我们在推行政府绩效预算的同时,还要注意处理好政府绩效预算体系与政府绩效评价体系、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和组织体系之间的关系。
政府机关;绩效预算;监督体系;资源配置;公共管理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公共管理学
梁云凤
2013
中文
D630.3
58
2013-09-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