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目录>
<
DOI:10.7666/d.D328694

青岛建设国际城市的标准及路径研究

严帅
中国海洋大学
引用
20世纪之后,现代国际城市逐渐兴起和发展,不少学者运用经济学、地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探讨了现代国际城市的概念、内涵与特征。在研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作者认为,国际城市是指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具有密切联系,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效应都达到“极强”或“较强”程度,在全球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作用的国际性城市,大都是全球性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青岛在建设国际城市方面具备了良好的区域资源优势和经济实力基础。青岛地处黄海之滨,东与日韩、北与大连、南与上海相邻,区位地理条件优越。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已逐步发展为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经济综合实力较强。作为国家经济中心城市、计划单列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青岛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政策优势相对集中。作为沿海开放城市,青岛与216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对外开放程度较高,港口发展优势明显。在自主创新方面,青岛拥有全国30%的海洋科研机构和40%的高层次海洋人才,承担50%的国家重点海洋科研项目,海洋科技特色突出。  研究国际城市,难点在于给出一组明确界定国际城市的衡量标准。为识别国际城市,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相关城市对国际城市衡量标准,即衡量指标进行了大量研究,从国际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特色等方面选取一些具有代表的识别指标,来衡量城市的国际化程度。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青岛实际,将建设国际城市指标体系初步确定为经济实力、社会进步、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国际交流、蓝色经济六大类,共35项具体指标。  对比这些指标的国际标准,青岛离国际城市还有较大差距。综合经济实力方面,人均GDP不到1万美元,仅为国际标准的1/2;经济结构不够优化,高端服务业欠发达,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国际标准低20多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10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仅为2.1%,不到国际标准的1/2。城镇化进程方面,全市人口规模虽然达到860万,但城镇人口还不到1/2,尚未达到国际城市的应有规模。城市功能方面,轨道交通离60%的国际普及率相差甚远,机场吞吐量仅为国际标准的1/4,建成区绿地面积尚未达到国际标准1/2。社会发展方面,居民收入为国际标准的1/4左右,恩格尔系数高出国际标准一倍以上,人均住房面积尚未达到国际标准。国际化交流方面,跨国公司和外国金融机构少,仅达到国际标准的30%和70%左右;国际会展会议次数和入境旅游规模尚小,为国际标准的1/6和1/5左右;外籍常住人口比例明显偏小,仅达到0.35%,而国际城市一般在5%以上。  面对上述差距,青岛建设国际城市需要找准战略定位,明确发展路径及时间表,采取有效措施,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要重点发展高端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从产业空间布局上以“一谷两区”为重点。二是社会进步方面,要想法设法提高居民收入、大力发展教育、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三是城市建设方面,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扩容新机场、加快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做好道路建设。四是城市管理方面,要做好节能减排以从根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环境保护以增强城市绿肺功能,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五是对外开放方面,要实施外贸转型升级、外资赶超、国际环境塑造三项行动计划。六是蓝色发展方面,重点实施蓝色产业崛起、蓝色科技引领、蓝色体制突破三项行动计划。

国际城市;资源配置;基础设施;服务功能;经济结构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工商管理

曹文振

2013

中文

F299.27

61

2013-09-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