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撤离背景下我国产业安全评价及产业政策研究——以消费品制造业为例
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产业安全问题成为各国的关注点。近年来,外资撤离中国的现象不断严重,随着福特、卡特彼勒、耐克、阿迪、百思买、星巴克等跨国公司宣布将把部分或者全部产能撤离中国市场,人们对外资撤离对中国市场的影响越来越担忧,对中国市场未来发展前景越来越担忧。消费品制造业作为关系国民生活水平的基础性产业,也是资本流出最多的产业之一,其产业安全水平是我国产业安全研究的重点。面对外资撤离新的经济前沿问题,评价我国消费品制造业产业安全等级并提出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对我国产业安全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结合现有的产业安全指标体系和消费品制造业市场依赖性和大众服务性的特点,构建了我国消费品制造业产业安全指标体系,并将其分成目标层、因素层、指标层。目标层是指消费品制造业产业安全度;因素层包括产业控制力、对外依存度、国际竞争力和生存环境四个二级指标;指标层包括股权控制率、进口依存度、产业集中度、市场增长率等15个指标。继而运用可拓学分析方法,结合物元模型,将指标与指标值转化为物元,将指标体系转化为物元矩阵,实现了现实问题的标准化,建立了我国消费品制造业产业安全评价模型。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我国消费品制造业各指标的权重;按照既有的产业安全标准、国际惯例、中国消费品制造业产业的特点和具体现状综合判断,确定各指标的安全等级标准;然后将相关指标值代入模型,计算出我国消费品制造业产业的综合安全度。结果显示:我国消费品制造业处于“基本安全”状态。但是,从三级指标来看,中国消费品制造业安全现状仍然不容乐观,股权控制率、品牌控制率、资本依存度、产业集中度等指标仍处于不安全状态,市场控制率、出口依存度、生产效率、利润率等指标已经接近不安全状态。外资撤离则有利于降低外资股权控制率、市场控制率、资本依存度等指标,也会不利于产业的创新能力、出口竞争力、进口依存度等指标。 分析外资撤离我国消费品制造业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跨国公司实施回归本土 化战略,造成资本回流现象增强;对中国市场低估、投资决策不当、缺乏本土化管理,致使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不当;发展面临转折,中国调整产业政策,取消对外资的优惠政策;跨国企业不断进入和中国国内企业的崛起,造成产业竞争加剧;工资水平、原材料价格、土地成本等因素推高了消费品企业的生产成本;其他发展中国家投资环境不断改善,不断吸引外资的亲睐。 美国的产业政策主要是产业组织政策,努力营造竞争性的市场环境;日本产业政策强调国家主导性,由政府引导产业的发展;德国坚持以市场为核心,产业政策以维护竞争为原则。借鉴美国、日本、德国产业政策的经验,我国产业政策的制定应该坚持以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坚持以市场调节为主导,推动支柱产业发展,调整产业发展模式。作为消费品制造业,具体的产业政策的包括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导外商投资在我国的区位转移;健全法律制度,维护企业品牌;促进国内有竞争力的消费品企业国际化发展。
外资撤离;产业安全;产业政策;消费品制造业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国际商务
于谨凯
2013
中文
F424
72
2013-09-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