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字神”论看原文与译文的精神同一——林少华《乡愁与良知》选译及研究报告
散文是与戏剧、小说、诗歌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重在文本精神的传达。散文翻译不仅能使原文的美学价值得以再现,还能促进文化的交流传播。 本次翻译项目的原文文本出自中国当代翻译家、作家林少华的散文集《乡愁与良知》。笔者以中国翻译家、语言学家林语堂的“字神”论为主要的翻译理论,结合汉语散文的文体特点,通过列举具体翻译实例,针对译文与原文的精神同一、互文性与翻译、修辞格的翻译三大问题进行探究,阐述自己的见解。笔者认为:翻译,特别是汉语散文翻译,需以传神为目的,因此译者应力求译文与原文在精神上的同一。本文即对本次翻译项目的研究及报告。 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原文作者与原文文本两个方面对本次翻译项目进行简要介绍。第二部分,简述此次项目过程。本项目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该部分就以上四个阶段的概况进行介绍。第三部分,归纳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难点,以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具体翻译实例,对其展开分析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及相应的翻译策略、方法。首先,解读“字神”理论,并对源语散文文体的特点进行梳理,提出精神同一的观点。其次,阐述互文性理论,结合精神同一的观点,把互文性与翻译紧密相连。最后,根据修辞格的类别、特点、修辞功能,在力求精神同一的基础上,从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问、设问六种修辞手法入手,探讨散文修辞格的翻译。第四部分,得出结论。尤其突出精神同一在散文翻译中的重要性,并陈述笔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心得。
散文翻译;美学价值;文化交流传播;修辞功能
中国海洋大学
硕士
英语笔译
任东升
2013
中文
H315.9
143
2013-09-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